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诊断 > 自闭症治疗

从孩子的视角看自闭症——交流方面的挑战

作者: 更新时间:2007-07-25 点击数: 百度一下

  五、交流方面的挑战

  要进行成功的交流互动,需要孩子对快速变化的多感观信息、语言和其他社会性情感信息进行快速关注和理解。交流过程中所需要的灵活性对自闭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自闭儿发起交流的原因、交流的形式和他们选择的话题范围,都是存在一些差别的。这些孩子在交流方面的特点一般是采用常规化的方式。他们的交流模式似乎是在他们感知到的混乱中,建立一种有意义的交互行为的方法。

  1、交流的发起

  自闭儿通常需要具体的暗示,才能记得该说什么。没有这些有形的提示,他们通常想不到新的内容要说。下面的场景说明了这一点:

  Lance每天都笑眯眯地来到学前班。他站在门口,老师说“早上好,Lance。”他回答说“早上好,Anne小姐。”他的老师接着就带他去把东西放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然后让他选玩一项东西。这个对话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一天早晨,当Lance来到教室的时候,Anne老师没在,他就站在教室门口等着。他逐渐不耐烦起来,说着“早上好,Lance;早上好,Lance。说‘早上好’,Anne小姐。早上好,Lance。”他站在门口,摇晃着重复这些话。在他看来,这是发起报到这个常规行为的方式。

  4岁的Bruce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对食物和玩具的要求,但是从来不对他的行为作出评述。但是Bruce对一个同伴的“强化和选择交流系统”(AAC)感兴趣。有一天在吃点心的时候,Bruce坐在他的同伴旁边,用语音输出系统对他的点心做了评述:“很好吃。”Bruce还用这个系统对另一个孩子的行为做了评述:“太疯了,太吵了。”在ACC设备上的符号,成了提醒Bruce能够说些什么的工具。

  6岁的Nina当别人靠她太近的时候,会尖叫起来。大家尝试了很多干预计划,试图让她把尖叫改成说“走开。”在真实情景中,她过于焦虑于自己无法组织好使用这个短语。因为录像带非常能够激发Nina的行动,所以老师决定使用一些录像片断,集中了10条关于家人和同学在他人靠得太近时候,说“走开”的场景。Nina对这个录像片很感兴趣,看完录像之后不久,她就能够在提示下,说“走开”了。

  2、模仿语言

  自闭儿使用模仿语言有很多原因。模仿语言典型反映了基于场景的、整条信息进行处理的学习方式。新想法和新信息的产生是更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需要思维和组织的灵活性。很常见的是“即时模仿”,也就是在听到之后马上重复出部分或全部话语。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重复出对方说的话。“延时模仿”也很常见,也就是在听到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和全部重复出听到的话。这种情况是和特定的人或者场景相关的,反映了孩子不太能够把语言含义和事件联系起来。模仿语言有很多表现形式,下面的是一些例子:

  6岁的Danny喜欢听故事书磁带。他很快能够记住一本书,并丝毫不差地重复出来,包括提示翻页的特殊声音。

  老师在教4岁的Bobby进行情景对话。下面是Bobby(B)和老师(T)之间的典型对话:

  T:Bobby,这是什么颜色?

  B:这是什么颜色?

  T:说“这是蓝色的。”

  B:这是蓝色的。

  T:好孩子。

  B:好孩子。

  T:(拿出另外一项)

  B:这是什么颜色?

  T:对,这是什么颜色?

  B:这是什么颜色?

  T:Bobby,看,说“绿色。”

  B:说绿色。

  Bobby显然知道对话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但是他不理解相互分享的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

  大家很难确定5岁的Kim到底是否有意发起一个交流过程。她能说完整的句子,但是她说话的目的很难理解。她最喜欢看录像片,所以她根据一些相似性,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和录像片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她第一次看到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就说“哪儿也比不上家,哪儿也比不上家。”她的老师穿着一双红鞋子,让Kim想起了“绿野仙踪”中Dorothy的红宝石拖鞋,以及其中的著名台词。在学校的一年时间里,当老师穿上红鞋子的时候,她都会说“早上好,Sandy小姐,哪儿也比不上家。”

  3、相互交谈

  相互交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把认知、语言、社会性认知、情感以及交流能力的各项元素综合在一起。自闭儿尽他们的最大努力来融入到和他人的交互中,期间结合他们自己对情景的理解。但是,他们的交流时常会成为套路化的对话:

  教8岁的James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当她认为James已经学会把一个特定的谈话信息进行泛化理解的时候,她还是要提醒自己注意James的学习模式。比如,James已经通过游戏练习了很多遍“**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有一个游戏需要他问“**在哪里?”,然后他们一起进行寻宝游戏,找到这个东西,然后James会说“我找到了。”有一天,他在找电脑的光盘,老师问他“你要光盘吗?它在哪里啊?”James在一堆光盘中找了几分钟,说:“我找到了。”老师问:“它在哪儿啊?你找到了吗?”James回答说:“它在哪儿啊?”,接着,这个对话就循环下去了。James理解很多段“说-找-找到”的游戏,但是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对他来说还不好理解。

  9岁的Shana试图理解他人的想法。下面一段是她(S)和一个来访者(V)在教室中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她试图去理解他人心思的努力:

  S:你之前来过这里吗?

  V:是的,我在10月份来过你们学校。

  S:你的头发是长还是短?

  V:我的头发总是差不多长。

  S:我记得你的头发太长了一点。现在我不喜欢它了。

  V:噢,我倒挺喜欢。

  S:我说的话,你感觉怎样?

  V:有点不舒服。

  S:我说的话,你现在感到不高兴吗?

  V:是的,我有点不高兴。我喜欢人家夸我。你记得学过如何夸人家吗?

  S:使得,下次我会说:“我喜欢你的头发。”这样你就会高兴了。

加入收藏
Tag: 交流 孩子
上一篇:从孩子的视角看自闭症——社会性挑战
下一篇:从孩子的视角看自闭症——倾向于拒绝变化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早期发现儿童的自闭症
  • 孤独症治疗的激励程序
  • 为什么女孩得阿斯伯格综合症可能无法被诊断
  • 儿童自闭症治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 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综述(3)
  •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能够恢复的机会有多少?
  • 禁食疗法
  • 抓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 自闭症儿童需补充维生素B12
  • 自闭症不是性格孤僻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