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孤独症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孤独症(autism)又叫称自闭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这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孤独症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孤独症概述
关于孤独症的定义有多种,如:美国的《障碍者教育法案》(IDEA)把孤独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其他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1992)将其定义为:在三岁以前表现出异常、有缺陷的发展;特点为在社交互动,沟通,及局限、重复行为三方面的功能异常。男童的发生率比女童高出三至四倍。
台湾《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别原则与鉴别基准》(1998)中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
从上述各定义中可以看出,各个定义对孤独症界定的共同点在于:认为孤独症是一种发育障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社会交往、沟通与刻板性重复行为。
一般地说,孤独症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并非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存在这些问题)。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和异常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各不相同,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的也常表现出鹦鹉式仿说,答非所问,声调缺乏变化的特征。他们中大多数有语言缺损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发展迟缓
学者研究认为,50%的孤独症儿童最终会使用有用的语言。而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孤独症儿童以极有限的方法进行言语活动,不能与他人交流,主要有以下沟通困难:
1.缺乏口语能力或语言缺乏功能性;
2.误用人称代名词;
3.从一个话题向另一个话题转变时,很难改变自己的注意焦点;
4.同两个以上的人交流时,很难保持同一个交流的话题;
5.因反复行为而影响交流;
6.与交谈者很难保持视线接触。
(二)重复性语言
重复性语言是指持续反复地说着所听到的他人的部分语言。这种类型的交流几乎发生在所有咿呀学语的婴儿身上。正常儿童3岁左右时,这种现象即消失,而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将这种现象持续终生。
重复性语言既有即时性的,也有延迟性的。即时性的重复性语言是重复刚听到的;延迟性的重复性语言包含了孤独症儿童重复以前某个时间周期所听到的言语,即无意义的重复所听到的。
(三)语言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律及音调等方面的异常
孤独症儿童说话时的语调、速度等,往往存在问题,最为常见的是说话时表现出的语调平板单一,有的则用高尖的声音说话,有的在说话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间隙而显得很快;有的在说话时不能控制音量等,问题各异。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不能进行社会交往。因孤独症儿童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从幼儿时期起,孤独症儿童便可能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
2.不能建立伙伴关系。孤独症儿童不能像正常发展的儿童那样去玩,也很少有自己的朋友。他们缺少一般儿童的模仿学习,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3.依恋关系缺乏。孤独症儿童缺乏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依恋感。
4.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困难。孤独症儿童对感情互动表现出极大地苦难,他们不容易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颜观色”;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无法表达情意或与其他人建立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扭曲。
这些特征反映了孤独症儿童对他人心理解读的能力有严重的缺陷,他们不明白自己的信念、要求和愿望与别人的是不同的。这种障碍就是所谓的心理理论缺损。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缺损不是一般的心理迟滞,而是涉及到对心理状态进行归因时特定的缺陷。在理解包含某种心理状态的社会情景时,需要考虑某人知道什么和有什么预期.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比较困难。造成心理推测能力缺陷、中枢性统合不足及执行功能缺陷的原因可能与额叶顶叶的机能障碍、内侧颞叶的机能障碍以及小脑的机能障碍有关。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不能进行社会交往。因孤独症儿童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从幼儿时期起,孤独症儿童便可能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
2.不能建立伙伴关系。孤独症儿童不能像正常发展的儿童那样去玩,也很少有自己的朋友。他们缺少一般儿童的模仿学习,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3.依恋关系缺乏。孤独症儿童缺乏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依恋感。
4.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困难。孤独症儿童对感情互动表现出极大地苦难,他们不容易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颜观色”;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无法表达情意或与其他#p#分页标题#e#人建立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扭曲。
这些特征反映了孤独症儿童对他人心理解读的能力有严重的缺陷,他们不明白自己的信念、要求和愿望与别人的是不同的。这种障碍就是所谓的心理理论缺损。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缺损不是一般的心理迟滞,而是涉及到对心理状态进行归因时特定的缺陷。在理解包含某种心理状态的社会情景时,需要考虑某人知道什么和有什么预期.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比较困难。造成心理推测能力缺陷、中枢性统合不足及执行功能缺陷的原因可能与额叶顶叶的机能障碍、内侧颞叶的机能障碍以及小脑的机能障碍有关。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和运动障碍
许多孤独症儿童有明显的感知觉障碍,有些对感觉刺激如光、噪音、触觉或痛觉等反应过度迟钝,有些则反应过度敏感。或无法过滤整合有效信息,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孤独症儿童也存在运动性障碍。这些运动性障碍包括体态的异常,脸部、头、身体、四肢的运动异常,眼睛的运动异常,重复性的手势和动作以及笨拙的走路姿态等。
认知缺陷
孤独症发生在从超常到弱智的各种智力水平的儿童身上。而且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伴随着智力障碍。大约20%的孤独症儿童有正常智力,30%有轻度至中度智力障碍,42%有中度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目前学者们对孤独症儿童认知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言语认知障碍、情感认知障碍及执行功能障碍。在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下列问题:
(一)语言能力的研究
1.在会话中,孤独症儿童所使用的词汇很有限,不能有效使用学过的词汇;使用代名词时经常出现错位现象,如把“你”说成“我”等。
2.会话时抓不住交谈的重点,好拘泥于某一细微处;会话中,会对某一话题作无数次的重复;常一个人独占话题,随意地打断或改变对方的话题。
(二)注意能力的研究
1.在注意特征中,敏感与迟钝同时并存。
2.过度选择和无视刺激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三)记忆能力的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优势记忆与劣势记忆并存。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如记忆列车时刻表、家中物体的位置等;但理解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效果很差;另外,他们的短期记忆较强,而对以前记忆的材料进行重组性编码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四)情感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1.孤独症儿童缺乏对他人情绪注意的能力。
2.孤独症儿童虽然能模仿别人的表情,但很难遵照他人的指示,做出相应的表情。
3.孤独症儿童大都能理解“喜”、“悲”等基本面部表情,但很难理解“惊讶”这类面部表情。他们普遍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知。他们的情感认知障碍是双向的,既不太关心他人的表情,也不太受他人表情的影响。
(五)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缺乏变通能力。不会用改变策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孤独症儿童伴有执行功能障碍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