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行为问题处理方式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其主要障碍之一。
一、问题行为的界定
我在与家长交往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愁眉苦脸地来跟我说;老师,我的孩子在他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跑来跑去,你说我应该如何处理他的行为?老师,我的孩子在他没事做的时候,他经常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手(手在不停地来回晃动),你说我是应该如何处理他的这个行为?”“老师我的孩子在他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打身边的人,你说我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这个行为?”“老师,我的孩子总是自言自语,我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这个行为?”……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只要孩子出现一个和大多数人的行为不一样的行为时,或者,孩子出现一个家长所不期望的行为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处理或压制孩子的这个行为,而不能做到在处理孩子的行为之前,先界定孩子的行为,界定他的这个行为是问题行为?还是异常行为?
1、问题行为的定义:
问题行为是指:会对孩子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会影响孩子自身或他人的学习和生活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的行为具备了以上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我们就可以把该行为界定为问题行为。
2、异常行为的定义:
异常行为是指,不会给孩子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不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不会影响到孩子自身或他人的学习和生活,而只是和大多数人的行为不一样的行为。
我们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处理之前,首先要确定该问题是问题行为?还是异常行为?然后才决定是否要对孩子出现的行为做出处理。
参照以上的行为定义,如果孩子出现了异常行为,我们应该忽略该行为,而不是考虑如何处理和压制该行为。但有一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以及孩子所存在的障碍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接受孩子存在障碍的现实,所以不管孩子出现的是问题行为,还是异常行为,都会觉得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很没有面子,抬不起头来,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家长不管出现什么性质的行为,都会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孩子,以及他所出现的行为,觉得都是不好的行为,这时候,家长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不管孩子的感受,只是想到如何压制孩子所出现的行为,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如今强调个性化的社会里,我们不要只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和自尊心,而忽略了孩子其实和我们一样,享有相同的权利和尊严的个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请大家要平等的对待我们的孩子以及他所出现的行为,请尊重并维护孩子的人性尊严。
二、处罚方式的禁止和限制
家长在刚开始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时,一般都会比较有耐心,比较积极地面对和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因为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所以教了一段时间后,经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越来越糟糕的局面,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失去耐心。而面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行为又无能为力,渐渐地就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处理方法——处罚孩子。
一般学术界认为处理不良的行为对身心残障的人而言,是不人道的做法也严重地破坏个人的人性尊严。
处罚的方法只能收一时之效,事过境迁就会故态复萌,甚至会愈演愈烈,一定要不断地加重处罚才能收到暂时的效果。比如,如果对孩子的一个行为,开始需要采用呵斥的办法就可以收效,慢慢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肢体惩罚,比如打他,这些可能开始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你最后拿皮鞭抽他,他也会无动于衷。
另一个放弃处罚的原因是起副作用太大太多,使用的结果会往往得不偿失,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孩子学习父母老师的处罚方法,用在别人身上。比如当你对他呵斥的时候,他可能会大声跟你尖叫,到最后你打他的时候,他也会动手来攻击你。这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以攻击性的行为,来处理他内在#p#分页标题#e#的愤怒,宣泄他郁积的情绪。
再一个是处理的问题是无从贯彻实施,所以问题难以消除,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时候和家长有客人的时候,知道父母在别人面前不会处理他的问题行为,自然会钻空子而不断给你制造问题行为。
基于以上考虑,以下三种处罚行为,应该给予禁止:(美国智能不足协会AAMR提出)
1、受惩罚的人明显地感受到身体的痛苦;
2、有可能或实际造成身心的伤害,如,皮肉伤,生病,精神上的折磨;
3、对个人的侮辱:人格的贬低,社会的隔离,语言的羞辱。
三、行为功能分析
在对问题行为进行处理之前,必须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引发问题行为的前事、行为以及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后果,然后进行处理。功能分析的用意是找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亦即审查在哪些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较容易出现,同时断定哪些因素会使问题行为一再出现,这种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的方法,我们也叫行为ABC分析法。
(A:Antecedents,代表前事,亦即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发生。B:Behavior,代表行为;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亦即行为发生后个人得到什么后果。)
例如:
A:小明饿了
B:小明躺在地上打滚
C:妈妈给小明吃东西
四、前事的控制
1、主要指控对内在前事的控制。
内在前事:指健康,睡眠,饮食,生理的疼痛,医药的使用,生理上的残障等
2、方法:处理问题行为的上上之策是防患于未然。
第一,一旦先兆的行为已经出现,就要尽快处理,如果等到大发作再处理,就会事倍功半。
第二,日常生活会造成问题发作的刺激要尽快地找出来,而且尽快地修正。
第三,找出一系列的前事来引发适当的行为因而取代不良的行为,适当的行为可以加以扩展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果的控制
如果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进行有效地防范,孩子的问题已经发生,我们应该对行为进行及时的分析,找出ABC三个因素,通过功能分析来判断出该行为的功能,并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做出不同的处理:
1、以行为问题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尖叫。如果孩子的尖叫行为在你过来问他怎么了后,他会停止,那就是他想引起大人的注意。这个时候我们要分析,如果他的行为是安全且无害的,那么我们就要忽略他的行为,并且在事后交给他正确的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方法。
2、逃避或脱身于险恶的情况,例如:不想上课,不愿意上厕所。同样,如果他的行为是有危险性的,要及时制止他,如果他的行为是安全的,我们应该忽略他的这个行为,并辅助他完成该进行的活动。同时,相应调整符合他能力水平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3、用于做为情绪上的发泄:如不高兴就打人。我们必须在孩子为出现打人行为之前制止,并教给他用社会常规能够接纳的发泄情绪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用社会常规能够接纳的方式代替行为问题来发泄情绪。
4、生活太单调无聊因而制造问题或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如孩子总是重复做相同的事情,比如将家里东西摆来摆去或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各种消遣活动。让他能够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可以自我安排符合社会常规的活动而独自玩耍。
5、以行为代替言语来表达需求。如哭闹来表示想要什么东西。我们不要在他哭闹的时候来满足他,而该等他停止后满足他,并教会他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