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儿童自闭症有四个标准
目前国际上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大体为四项:
(1)与人建立不起感情联系,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2)语言运用存在质的损害;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4)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第一个标准属于人际交往障碍。患儿出生后不久表现尖叫、烦躁、好动,也有特别安静、不哭不闹,对灯光、亲人走动和讲话不注意,更不会用眼望着妈妈的脸,逗他玩也没有反应。正常孩子7个月左右就能分清亲人和陌生人,陌生人抱他就不让抱,而自闭症孩子则什么人都能抱。到一岁多时,尚不能与父母建立强烈的情感依恋。进入幼儿园后,常不听教师指挥,也不与小同学一起玩,更不会玩“过家家”等集体扮演性游戏。
第二个标准属于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他们应用语言不是为了与人沟通,缺乏与人一来一往的交往性语言。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从小不会讲话,孩子大些或到少年期,有些智力正常的自闭症孩子经过训练后应用语言能力可达平均水平,理解能力也有所改进,但他们在语言应用时仍有困难。如出现刻板和重复的语言,或根据脑子里固有的想法,向人反复提出一系列强迫性的问题。
对于第三个标准,自闭症儿童、甚至出生不久的婴儿要求母亲喂奶在同一时间、同一抱姿,长大后用餐必须坐同一位置,室内家具和窗帘必须放在固定位置。若有改变,就会拒绝或极度痛苦、哭闹。他们的刻板和强制性行为影响他们的生活,如走路只走同一条路,总向一个方向转弯,或走两步就跳一步,并不可克制地摸一下电线杆。一些智力低下的儿童还常有咬自己的手或撞头等自伤行为。
有些自闭症儿童开始二、三年发育正常,以后逐渐出现不合群,与父母疏远,言语减少,自理能力减低等,其特征与起病于出生后相似。因此,自闭症儿童一般在3岁左右就能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