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封闭的心灵
走进封闭的心灵
8岁的汤姆·巴利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他和家人一起住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他聪明出众,特别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尽管如此,汤姆的母亲和老师总感到一丝忧虑:汤姆一直拒绝直视他人的眼睛。母亲帕米·巴利特回忆起汤姆3岁时的情景,虽然当时他说话口若悬河,但是却抓不住语法要领,直到4岁才学会阅读,却仍然领会不了句子的大意。
汤姆8岁时,他的父母才恍然大悟,他们看似聪明的儿子汤姆有问题。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告诉他们:汤姆患有轻微的儿童自闭症,即阿斯珀格综合症。他们会把新买的玩具捣烂弄坏,不敢和人说话,不时地发出胆怯的呜呜声
谁是罪魁祸首
1943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里奥·坎那首次报道了自闭症,1944年澳大利亚的儿科专家汉斯·阿斯珀格又予以报道,这也是将自闭症称为阿斯珀格综合症的原因。坎那把自闭症儿童形容为: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行为反常但通常天资聪颖。阿斯珀格则把他们形容为;社交能力拙劣,想法古怪但是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看起来很聪明。阿斯珀格留意到,自闭症能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坎那也认为基因是造成自闭症的罪魁祸首。然而他们的理论都生不逢时,没有被承认。
如今,科学家已经证实自闭症是由人类整组基因编码错误引起的疾病,自闭症的相关基因能以各种方式扰乱大脑的正常发育。自闭症多以家族的形式存在。
不会撒谎的思想盲人
科学家认为发生自闭症的中心环节是患者在思想成熟过程中有困难。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4岁是人生成长的第二个关键阶段,正常的儿童会模仿父母并最终成为有独立的思想、愿望和要求的人。而自闭的儿童却像“思想盲人”,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都是一样的,即老师和同学不会有不同的想法,不会口是心非和隐藏内在的动机。这种人不会撒谎。
科学家认为这种缺陷可以追溯到自闭症儿童在模仿成人所遇到的困难。如果大人在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旁边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把地板上的障碍物敲碎,做鬼脸,那么婴儿也会跟着做,而自闭症儿童对此却毫无反应,那样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在童年,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模仿他们才学会平生第一个单词;领会姿势和表情的含义;明白耸肩意味着伤心或劳累;眨眼表示高兴或恶作剧。而自闭症儿童即使是轻度患者也得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读懂身体语言的含义,且其中大多数仍难以察觉常人无意识间流露出的微妙信息。一位患自闭症的工程师说:“如果不是五年前我看了杂志上的介绍,我至今可能仍搞不懂人们说话时的复杂眼神。”
大脑连接异常
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功能异常到底是仅局限于一个区域还是已辐射到其他区域,到底是大范围的功能失常,还是当处于工作状态下才会问题凸现?虽然两种说法都很合理,科学家仍不能肯定哪一种更准确。值得肯定的是,从婴儿时期开始,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就与常人的迥然不同。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学专家通过对年龄在5~74岁的近80名自闭症患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其大脑原始情感中枢——杏仁核和与记忆相关的脑组织细胞比正常人的体积明显要小,更紧密,似幼稚细胞。科学家运用大脑微成像技术还发现,自闭症儿童出生时大脑体积是正常的,到两三岁时由于大脑的局部增生就变得比常人的大。最令科学家感兴趣的是:什么诱发了大脑的异常增生?如果我们能找出其中原因,就能够对症治疗。
科学家假设,儿童的大脑并不像电脑一样只有固定的电路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其上百亿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神经纤维本身就有正常增生,会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产生新的接触联系,并且在反复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如果这种假设#p#分页标题#e#成立,那么造成自闭症的原因就可能是这种增生开始得太早或过于强烈,结束得又太迟。由于整个增生过程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科学家现今正致力于寻找其相关基因。在将来,科学家很可能在导致自闭症的错综复杂的病因中分出哪一些是常见的基因。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人类就能迅速掌握预防和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方法。
除了基因占主导作用外,也有人认为寄生虫、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可能导致儿童特别是15个月大的婴儿患自闭症。儿童患自闭症年龄越小其危害性越大,但疗效也最好。因为儿童大脑会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形成新的接触联系,因此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就能产生良好效果。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25%的完全自闭症儿童对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强化训练有明显疗效,而75%的却没有呢?科学家推测要么是后者大脑已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要么是其根本原因还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