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自闭症男孩的箱庭疗法(二)
(十)第十七次(某年10月24日)
1.过程
C继续混合沙和水,从一个沙箱到另一个沙箱运沙,两手各抓起一把湿沙,握紧拳头,两个拳头合拢在一起,让治疗者看。治疗者当时不明白他的意思,但他显得很高兴。他现在越来越会“玩”了,如将装满湿沙的盒子倒扣在沙箱中,形成一个个小沙丘,将海螺放在耳边听,用筷子夹玻璃珠片等,用小木圈当眼镜,转动粘满水滴的湿伞等,他在箱庭治疗室中也变得越来越快乐了。他还主动给治疗者表演幼儿园里学的体操,虽然只有简单的伸展动作,但治疗者很欣慰。
第十七次治疗:沙箱中做山丘
离开的时候,他一手拉着母亲的手,一手拉着治疗者的手,紧紧地,不肯松开,就要到车站的时候,母亲让他跟治疗者再见,他小声地说了句“再见”,但还是不肯松开治疗者的手。
2.治疗者感受
这是国庆假期后的第一次治疗,距离上次的治疗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其间,C的父母生病,治疗者回家乡探亲,都耽误了不少时间。本次治疗中,治疗者最大的感受就是C与自己的互动明显增多,而且由他主动发起的较多,如他转动湿的纸伞吸引治疗者注意,用筷子给治疗者夹塑料块,给治疗者表演,让治疗者跟他回家等。治疗者认为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已经建立,而且得到了巩固。从游戏的内容来看,似乎还停滞在重复玩沙玩水的阶段。治疗者考虑,接下来是否应撤去箱庭治疗室中的水,给游戏引入新的内容,因为水的存在强化了C的刻板行为,增强了他心理上的固着,不利于治疗的开展。同时也在考虑,应该对C的父母进行更具体的辅导,因为接下来,C面临的是接纳新游戏,增强交往技能,发展言语沟通,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充分配合,也在家庭生活中给他创造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进行沟通训练。
鉴于以上考虑,治疗者决定在下次治疗中约见C的父母,与他们充分沟通交流,总结前一阶段的咨询,商讨接下来的目标,也希望他们能给治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游戏治疗深入发展阶段
(一)第十八次(某年11月13日)
1.过程
这次治疗中,C的父母没有陪伴在箱庭治疗室,而是在另一房间内填写有关追踪表格。对于父母的离开,C并没有强烈反应,而是自己在干沙箱旁玩。此次C除了玩下雨、盒子倒扣在沙箱中的游戏外,对一套“过家家”的玩具发生了兴趣,并用其中的小刀尝试切面包等各种食物,还把他切好的食物让治疗者分享。而且,他开始把各种玻璃珠片倒入沙箱中,用沙埋起来。由于这次游戏中没有提供水,C到原先放水盆的地方找水,没找到,他也没有问治疗者,而是抓起一把把湿沙放在手里不断地揉搓,像是在用湿沙洗手,又像是想把湿沙中的水挤出来。有意思的是,他把一个金属的躺椅放在地上,自己尝试坐上去,但倒了下去,他没有哭,而是高兴地笑了。也许正是没有水的提供,C对沙箱的关注多了,开始在沙箱中摆玩具。
治疗者将C及其父母送到楼下,他一手拉着母亲,一手拉着治疗者的手不肯放,但发现父亲没有人拉,于是就拽着治疗者的另一只手,让治疗者的另一只手去拉爸爸,见此情景,大家都笑了。治疗者陪他们来到花园,在花园里,他开始给治疗者和他的母亲指认各种花和树。治疗者吃惊地发现,他现在能清楚地说出很多树和花的名字。母亲还带了相机给他照相,他站在草坪上,笑得非常灿烂,摆各种姿势让母亲给他照相。可以看出,C的表情比最初的时候轻松了很多,灿烂的笑容多了,且主动看他人的次数多了。
2.治疗者感受
此次治疗中,治疗者决定将水撤去,并让C的父母离开箱庭治疗室,使他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也能平静地进行游戏。之所以将水撤去,是考虑到,水在给C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使得他的游戏固着在这一点上,很难融入新的内容,很难向其他区域扩展,而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的游戏本身就具有刻板性,很难变化,如果让他们在箱庭治疗室内长期固着于某一方面,那么对他们的治疗进展来说是不利的。而在前期的治疗中,治疗者没有去掉水,在于良好治疗关系还没有建立,任何游戏环境的变化都会造成C的不安和恐慌,因此就要接纳他对水的固着,允许他自由地玩水,将水和沙混合起来。同时,水本身也有一种消解的作用,玩水可以降低他的紧张感,缓解情绪,使他在开始阶段能平静地游戏。当治疗者感觉良好的治疗关系已经建立时,就将水撤去。至于让C的父母离开箱庭治疗室,也是考虑到治疗关系的建立情况。接下来的治疗中,治疗者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如何融入到C的游戏中,与他进行互动。
游戏材料和环境的变化没有引起C的极大不安,他开始集中于干沙箱周围的游戏,在沙箱中放了很多玩具,玩具的种类也与以前有了些不同,开始关注一些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玩具。游戏中主动与治疗者沟通的次数多了,他会拿着玩具对治疗者笑,主动地看治疗者,治疗者的期待目光也多了些回应。治疗者觉得,他比以前善于表现了,表情轻松了,开放了许多,从他的笑容就可以判断出来。治疗之外,C与母亲的沟通多了,不仅是表情上的沟通,而且语言上的沟通也多了,虽然只是些简单的词句,但母亲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很流畅地回答。父母向治疗者反映,C目前的问题是注意力转移快,脾气大,反抗性大,在同伴团体中表现得胆怯。
总结这一阶段的治疗,治疗者感到,C及其父母都已经信任和接纳治疗者,稳固的治疗同盟形成。C的表情变得丰富,主动用目光注视他人,但言语交流还有困难。接下来的治疗阶段,治疗者要加强游戏情景中的互动,使C体验到与他人互动的快乐,同时给C的父母更具体的辅导,如沟通技能的训练等。
(二)第十九次(某年11月20日)
1.过程
C独立在箱庭治疗室中游戏,母亲不再陪伴。他用小勺子舀干沙,将沙和玻璃珠片混合起来,右手用力在沙箱中画圈,直到看到箱底的蓝色。还抓沙撒在伞上,使鱼发光,切面包等。当他切面包的时候,治疗者在一旁配合他数“一、二、三、四”,他给治疗者一块,治疗者用筷子夹起,假装吃到嘴里,并发出好吃的声音,他特别高兴。此次,他对一个蓝色塑料管发生了兴趣,将金属环和许多木圈套在了上面,治疗者说“糖葫芦”,他一听就笑了,继续穿。让治疗者感到欣喜的是,他开始模仿治疗者的言语,如治疗者示范说“打开”和“谢谢阿姨”,他照着说;当他让治疗者抱他取上层的玩具时,治疗者要求他说“抱抱”和“下来”,他起初声音很小,治疗者示范他大声说,他也能模仿做。此次有两件事让治疗者非常感动:一是他创造性地构造了一座能让汽车通过的桥,这是他治疗以来最具有创造性的构造;二是他双手交叉在一起,与治疗者的双手手心对手心贴在一起很长时间,治疗者把这看成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母子一体性形成的体现。
7 第十九次治疗:沙箱中的作品
像往常一样,C还是非常留恋,不愿意离开箱庭治疗室,而且不肯松开治疗者的手,拉着治疗者的手要治疗者送他走。母亲问他是否喜欢治疗者,他说“喜欢”。离别的时候,他知道治疗者要走了,就紧紧地抓着治疗者的手,最后在母亲的要求下很不情愿地说了句“再见”。
2.治疗者感受
治疗者将此次看成是第二阶段治疗的开始,主要目标是继续巩固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开始渐渐融入C的游戏,互动游戏增加,利用互动游戏进行语言训练(主要是#p#分页标题#e#提要求和表达愿望,对于“我”的使用),同时加强C在沙区的游戏。治疗者的最大感受就是C活跃了许多,与治疗者进行互动游戏,如跟治疗者一起用筷子夹球,跟治疗者手心对手心,一起做操等。对于治疗者的问话,他的回应也多了。另外,由于撤去了水,C在沙箱中的游戏多了,对沙的挖掘程度也深了,出现了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内容,如玩各种珠片,搭桥(说明他有了高度的概念),“串糖葫芦”(有了形状的概念)等,表明:C对游戏环境和治疗者更信任了,会游戏了,游戏给他带来了快乐。如果说游戏的丰富性是儿童内心世界丰富性表现的话,那么,C游戏内容的丰富也折射出他内心世界的一些色彩和亮点。治疗者深深地感到,目前是对C进行语言沟通训练的一个大好时机,接下来的治疗中要强化这一点,但要注意到C的注意力转移得非常快,任何训练都要与游戏相结合,要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游戏中,而不能干扰他的游戏,不能强迫他。
(三)第二十次(某年11月27日)
1.过程
C离开父母后很快投入到了游戏中。与前几次一样,他仍是喜欢玩那几条发光的小鱼,用勺子舀沙,揉搓湿沙,将积木、玻璃片放到沙箱中。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模仿治疗者画太阳和月亮。据母亲反映,C长这么大从来都不曾画过什么,所以感到非常惊讶,C自己很满意,也很高兴。接下来,在和他一起拼插板时,治疗者注意到他衣服上绣的名字,于是指着名字问:“C是谁?”治疗者握着他的手让他拍自己的胸脯说“是我”,他开始时是用很小的声音说的,治疗者就要求他大声说,他最后大声地说了句“是我”。这次治疗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治疗者的手破了,贴着创可贴,他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然后看着治疗者,治疗者示范说“疼不疼”,他小声地问了句“疼不疼”,治疗者回答“疼”,并表现出疼的样子来。看上去,他非常关心治疗者,治疗者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他的情感,同时这也说明他开始关心自己世界以外的其他人。
C同样是依依不舍地离开箱庭治疗室的,治疗者送他们离开,一路上,他拉着治疗者的手不肯松开。
2.治疗者感受
现在每次治疗中C都会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内容出现,比如说画太阳。而且,从此次治疗开始,他大量模仿治疗者的行为,如模仿治疗者拍手,模仿治疗者做操,模仿治疗者画画,这些都是治疗者所期待的表现,只是每次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治疗者还要加强这方面。而这些都说明,良好的治疗关系让他感到自由和受到保护。
(四)第二十一次(某年12月5日)
1.过程
由于C感冒发烧,身体不舒服,所以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得不是那么活跃。重复游戏内容比较多,如小勺子舀沙,捏发光的鱼,切面包,小企鹅装车等。与治疗者的互动表现在模仿治疗者说“抱抱”“下来”等词。这次他在沙箱中的活动出现了许多圆形,从沙箱左下角到右下角,再到左下角顺时针画圆,很用力,几乎可以看到箱底的蓝色,但最后都被他破坏了,他又在另一个沙箱中画了三个平行的圆。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他推开门去找妈妈。妈妈恰巧从外面回来,他一见到妈妈非常高兴,向妈妈跑去,让妈妈抱着他。
2.治疗者感受
C现在非常信任治疗者,模仿治疗者的示范言行,而且能接纳治疗者到他的游戏中,这让治疗者感到很欣慰。当然,治疗者还是以尊重C为基础,没有干扰他的游戏,示范给他的语言和动作也都是根据他的游戏和治疗进程来进行的。一个令人深省的现象是,C在沙箱中的游戏出现了许多圆运动,如反复在沙箱中画圆或画圈。樱井素子(1999)认为,圆运动通常理解为心理学上无意识运动的表现,中心化现象则意味着与人的内在力量,特别是宗教力量的接触,是深入内心世界的表现。而治疗者觉得,圆运动应该是一种初始的运动,也是一种整合的运动,而这种运动的结果将是什么,此时,治疗者还不是非常清楚。
(五)第二十二次(某年12月19日)
1.过程
C蹦蹦跳跳地来到箱庭治疗室,首先跑到了沙箱旁。用手指在沙箱中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画圆,在一个沙箱中画完之后接着在另一个沙箱中画,而且每画一个圆就抬起头看看治疗者,画好后用手抹掉,再重新开始,一遍遍重复。还在沙箱中放了一棵树、一把伞、一个狮子头、一只猫和一个纸盒,他用手抓沙并撒在这些玩具上,还将一些彩色的布块整齐地摆在沙箱中。他特别喜欢那只猫,不时地用手抚摸猫,当治疗者学猫叫时,他也跟着叫了起来,非常高兴。切东西的游戏继续重复,并把切好的食物分给治疗者。
2.治疗者感受
C在沙箱中画的圆面积增大了,强化了圆的印象。母亲说,最近幼儿园教孩子画画,他们在家里也教C画画,所以C对圆的图形非常感兴趣。治疗者认为,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治疗在深入C的内心。C在治疗中表现得特别快乐,表情丰富了许多,而且他开始关注治疗者对他的游戏的反应,这些都表明C对自己和他人的互动信号敏感了。至于沙箱中的那些彩色布块,治疗者觉得那似乎又是一种“设计”,但不清楚它们对C的心理意义是什么。
8 第二十二次治疗:沙箱中的圆
(六)第二十三次(某年12月30日)
1.过程
C继续在两个沙箱中画圆,一遍遍重复,随后在沙箱中摆上狮子头、猫、小章鱼,并将彩色的布块整齐地排成一排,摆得非常仔细。在治疗的后半阶段,他将所有的玩具都推倒,趴在沙箱的边缘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并将玩具和沙混合起来。从此次治疗开始,C对在黑板上写数字和算术题发生了兴趣,而且对治疗者的照相机产生了好奇心,并在治疗者的帮助下给沙箱中的小猫照相。
2.治疗者感受
治疗者发现C的游戏内容仍在重复以前,但他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活跃了许多,时常朝治疗者微笑。至于C在沙箱左侧整齐地摆放的那一排布块,治疗者觉得像是一个屏障,但他要挡住什么呢,还不知道。小猫在C的眼里是有生命的,它的存在调动起了C的情感表现,当他听到猫叫时,会表现出惊讶,当将它抱在怀里的时候,会表现出喜爱。圆运动继续进行,但这次他用一个大圆把玩具圈了起来,像是一种界限,把玩具封闭了起来,从中也可以感觉到C内心世界的封闭与固守。
(七)第二十四次(某年1月9日)
1.过程
C继续在两个沙箱中画圆,画完后回头看看治疗者,似乎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还将积木、各种珠片、企鹅、植物等玩具都倒在沙箱中,与沙混合起来,再沿着沙箱内侧的边缘画圆,将玩具圈起来。同时,他继续在黑板上写数字,这次已经能很好地写0和1了,当治疗者为他鼓掌时,他表现得很高兴。
2.治疗者感受
据C的母亲反映,幼儿园最近在教数字和算术,家里也在教他一些数的概念,所以他对各种各样的数字发生了兴趣。治疗者也发现,C对数字的记忆力非常好,这也是这类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从他写数字的过程来看,他对自己手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而沙箱中的游戏仍是混乱的,这种混合说明了什么,治疗者一时还难以判断,但期待着混乱之后的整合。以前的游戏中,C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沙箱外玩玩具,但从上次开始,他将大量玩具与沙混合,治疗者觉得,他似乎是将很多以前难以容忍的东西纳入到了内心,但还不知道如何整合它们。从治疗关系来看,已经非常巩#p#分页标题#e#固,并且主动用“阿姨”来称呼治疗者,如他拿着玩具对母亲说:“这是阿姨的,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