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治疗自闭症最好的灵药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有极重要的影响,干预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孤独症的干预矫治大多在2~5岁时最有效。
儿童早期可疑迹象利于早期诊断。如周岁内缺乏与母亲或养育者的共观、缺少目光跟随母亲的活动、对逗弄缺少反应、偏好凝视某处、专注聆听音乐或歌声等。2岁后可能表现排列玩具(如小汽车)和长时间注视排列的玩具、无目的地摇晃手里的东西、凝视射进房间的阳光、摆弄电器开关、不停翻动书本、撕纸和听撕纸声、喜欢斜视等;另外,母亲可能会叙述小儿不大寻求接触,对呼唤缺乏反应(听而不闻)等。值得注意的是,1~3岁儿童常规保健评估虽然可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但那些语言发育尚正常的轻度障碍儿童仍会被漏诊,他们有可能直到上学时才被发现有问题,从而丧失早期干预训练的机会。
医生初诊时应详细了解儿童的发育过程以及家族史,尤其是上述的可疑行为动作等,并应详细观察儿童在门诊现场的行为特征和表现迹象。基于诊断标准询问儿童情况时,医生要确定其特征行为的发生时间、持续多久、现在是否还存在等。儿童语言发育有问题时,应先确定是否有听力和发音器官的问题;儿童若表现离奇的动作或行为时也应考虑其视觉功能的检查。
初诊并不能完整了解孤独症的所有特征,有些儿童的特征可在发育后期表现出来,仅凭初诊印象而排除儿童孤独症(尤其是非典型性孤独症或阿斯佩格综合征),将有误诊和延误早期干预之风险。
推广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康复(孤独症康复)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