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自闭症家长抓住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的重点
说到“自闭症”这三个字,了解这项工作的人们的第一反映就马上想到,有明显的的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等症状的孩子。
的确只要是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多数都有以上症状。通过多年来通过无数个案例的经验总结发现,他们虽说都是“孤独症”但是个体表现的差异却非常大,各不相同,没有哪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训练时也就没有具体通用的方法让我们使用,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反应,制定出适合他个人的训练方案具体实施操作。
A:某种意识的培养与建立。
初期的训练应着重于“精神统合”疗法(心理诱导法),在此过程中让孩子尽快的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依赖的关系能逐步建立。对条件交换的意识的建立(通过强化物的合理运用)听指令的主动意识、模仿意识等最终使其配合意识得到改善!
B:在各方面的意识及配合意识初步建立的基础上才能使其以下各项能力得到改善与提高。
如:
1. 理解能力
2. 模仿能力
3.认识自我的能力
4.对气流如何应用的能力
5. 大小肌肉的协调与控制能力
6.接受性认知能力等……
C:孩子具备以上各项能力之后,孩子自然也有了一定的仿说能力。
具体仿说内容:
1 单词;
2 仿说短句、儿歌;
3 物名称及称呼;
4 模拟声音等;
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其小肌肉协调及气流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脑子的词汇量也得到储存,为以后向表达性认知及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D:在语言基础开发的同时认知能力的训练再此阶段也同样重要,他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以上各项能力,同时注意力及视觉的应用能力等
也在此过程中得已真正的体现。
如:
1.视觉观察能力
2.视觉分辨能力
3.视觉寻视(广度)能力
4.视觉定位能力
5.短暂记忆能力
6.听指令的持续性(自控)能力
7. 视、听、动的协调能力
8.思维转换能力
9.执行指令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E:在具备一定认知能力及仿说能力之后,应及时从仿说阶段向表达性认知阶段过渡。
如:
1.生活中常用人物名称及称呼。
2.常见的物品/衣物/五官/动作等名称主动表答出来。
F:具备以上具体的表达性认知能力之后,认知的泛化,及指令的泛化应作为下阶段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使其:
想象性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辨别与转换能力
思维编排与配对能力等均得到相应的提高。
G:将以上各项能力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运用,使其养成言而有物言行一致的言行表达常规习惯,最终使其康复到能与他人做简单的沟通,表达自己的心理想法,并能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环境(集体)去。
推广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康复(孤独症康复)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