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对视与自闭症关联有几分,家长应正确看待
导语:最近美国一项报道称,科学家研究发现婴儿何时注视其他人的眼睛,能持续多久,提供了其是否有可能出现自闭症迄今为止最早期的行为学信号。
目光对视与自闭症关联有几分
这条报道指出,研究者利用眼球追踪技术发现,那些在3岁时确诊患自闭症的孩子,相比没有患上自闭症的孩子,在襁褓中注视人眼睛的次数较少。但跟研究人员预测的正好相反,这种差异并没有在婴儿出生时显现出来,而是在出生几个月后有所表现。
研究发现,那些后期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婴儿,在2-6个月时较少注视人们的眼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对别人眼睛的注意力越来越小。相比之下,未出现自闭症的婴儿注视他人眼睛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上升趋势直到9个月大时才停止,而且直到幼儿阶段,仍然可以专注地凝视别人眼睛。
这项研究或许能为自闭症的研究带来推动作用,但父母在观察孩子的同时,也不必过度紧张。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只要孩子不和自己进行眼神的交流与目光的对视,就可能是自闭症,从而为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每天总是不自觉地来观察宝宝的眼神,生怕孩子有自闭症的症状。
自闭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提醒大家,科学家进行研究只是为了更快的破解自闭症之谜,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完全绝对性的,家长可以作为一项预防与判断的参考,但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仅凭一点就断定孩子得了自闭症,这样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心理健康。事实上,自闭症的早期表现还是有很多方面的,比如宝宝缺乏对父母的依恋感,重复玩儿某一项玩具等,另外宝宝一般也会看其他的地方,并非绝对的不看人眼就是自闭症。
对于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的倾向,家长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家长可以到专业的机构进行诊断,早预防,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