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行为规范扼杀了自闭症儿童的快乐
行为问题是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的一个症状表现:比如不分场合的大喊大叫、攻击行为、随地大小便等,这都是另家长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而且,家长们往往也因此遭受很多白眼。为了规范自闭症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繁重的康复训练就会接踵而来。孩子的训练次数多了,脸上的笑容自然就少了。
看到孩子日益减少的笑容,家长心理就有疑问了:强制给孩子做行为训练,孩子肯定不满意。可是,如果不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孩子的行为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快乐和行为规范二者又不可同时兼得,那么哪个更重要,如何取舍呢?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很快乐,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尽管很多时候还是游离于其他小朋友之外,但遇到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能够愉快主动地参与和模仿.但行为规范不好 ,特别是晚上单独上课时,坐不住。而在机构,一天课程满满的,行为规范就好多了,配合也好了,晚上教他也很顺利。与此同时,孩子被训得也很被动,特别是主动性的模仿和参与就很难看到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一点也不快乐,一点也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愉快,特别是上个训课,知道老师又要让他做这个做那个,一进教室就紧张,我很矛盾,这几天总在想,孩子会不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才更有意义,才能更促进他的主动意识和主动交往,这才是我们孩子的核心病症。有些训练课题非要拿到个训课来做吗?生活中教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吗?”
这是一位自闭症家长的疑问,更是广大自闭症家长们的心声。其实不管是自闭症孩子还是其他幼儿,繁多的训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特别是自闭症群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任何强迫都会令他们痛苦。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让自闭症孩子在快乐中训练呢?
“以生活细节为内容,以场景变化为平台,以游戏互动为形式,以提高社会性适应能力为目的,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谛,很自然地在“兴趣—成功—自信—快乐—主动”等心理引导下,使孩子最终回归社会“这是郑州康达自然训练法的准则。
作为自然训练法的创始人张桂娥教授表示:好的训练方法就是让自闭症孩子在快乐中得到教育和提高。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每个老师都不一样,如果孩子不能坐下来做练习,那是老师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各个机构的训练方法大致都相同,但每个机构对训练方法的理解层次不一,每个老师的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家长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一种适合他的训练方法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