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闭症康复难度大?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28日在北京指出:“自闭症、智障、脑瘫儿童在中国的残疾儿童中占很大的比例,然而其康复难度却非常大。”
作为严重影响儿童精神健康的孤独症,正在呈快速速增长的态势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带去困扰与影响。然而,对于这种疾病的原因,目前尚没有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其康复与治疗更是一个极为艰巨的难题,究其原因,并非仅仅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首先,致病原因不明确。孤独症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一个医学难题,其致病原因是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不懈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发现与推测,但目前为止,对孤独症的病因,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与说法。而这,成为治疗孤独症的最大困难,找不到真正的致病原因,就不能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治疗,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其次,康复机构良莠不齐,虚假广告相对较多,这就在选择机构上为患儿父母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与误导。很多家长求医心切,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宣传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相信谁。对此,业界权威机构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教授建议家长,在选择康复机构时,家长一方面要看该机构是否为定点康复机构,另一方面也要看机构的师资力量,还可以多方面了解该机构的口碑,尽最大努力为患儿选择合适的康复机构。
对孤独症儿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也是康复难度大的一个原因。前些年,孤独症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相关的保障体系在许多方面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孤独症儿童的出现,社会对于孤独症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孤独症家庭的补助与照顾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倾斜,对于患儿的康复与治疗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对此,在孤独症康复方面具有多年康复经验的张教授也表示,孤独症康复难固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在某种程度上,和社会对于孤独症人士的接纳程度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不少人会将孤独症人士当做“怪人”来看,这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与融合是极为不利的,希望社会能更多的理解、接纳这些特殊孩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回归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