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感觉统合?
爱尔丝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2、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当大脑内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运作时,许多感觉讯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异常,即为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3、认识感觉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
①视觉:视觉是人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80%是从视觉获得。眼睛是视觉器官,眼睛接受光波的刺激后产生影像,再由视神经传达给大脑的视觉区进行判断。
②听觉:耳朵是听觉的感受器官。当一个物体发出声音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我们的外耳接收到,并传递给鼓膜,鼓膜振动并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耳蜗将声波转变为神经信号,由听觉神经传达到大脑的听觉区,大脑就能判断听到什么声音了。
③嗅觉:鼻子是嗅觉的感受器官。鼻子里的嗅觉细胞接触到味道后,会产生一连串的神经脉冲,由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感觉区进行判断。嗅觉与味觉密切相关,能补充味觉信息。
④味觉:舌头是味觉感受器,它有味觉和触觉。人感知味道是舌头的味蕾接受信息,再由味觉神经传达给大脑,有大脑味觉区判断后,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⑤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皮肤是触觉的感受器官,皮肤中有多种不同的触觉感受器,皮肤感觉系统是人类最大的感觉系统。皮肤感觉信息经神经传达到脑干,在有脑干广泛的分送给大脑各个区域。
⑥前庭觉:前庭感受器是人耳朵内除了听觉感受器以外的重要感受器官,主要感受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情况,对于人体运动的调节及平衡的维持具有特殊作用。人体在进行前后、上下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以及速度的变化时,都会刺激前庭感受器。即使人体在静止时,也同样通过前庭感受器感受头部的空间位置,并使其产生重力感觉。 内耳的前庭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向大脑传递信息。它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位置、身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行走的速度由多快、运动的方向是什么。
前庭感觉大部分在脑干和小脑处理,脑干担任重要的统合作用,再将部分信号传入大脑。
⑦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觉系统几乎和皮肤感觉系统一样庞大,它的感觉器官是藏在肌肉、肌腱、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由神经往上传至脊髓、脑干和小脑,部分传至大脑感觉区。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