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语言”助自闭儿康复更快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它是一种终生的发展障碍,影响到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交往。而游戏作为自闭症儿童的一种引导方式,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游戏也可以作为无形的语言,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一举一动,让孤独症儿童在快乐轻松的模式下快速进步。
以涛涛为例,涛涛是在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的。他有着孤独症儿童所具有的典型症状——语言障碍。一整天的时间,涛涛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尽管他的听力没有一点问题,他就是不愿意开口说话,为了让涛涛开口说话,涛涛妈妈在专家的指导下,是这样给他的自闭症孩子进行指导的:
第一步 找出孩子的“兴奋点”
为了找出涛涛的兴奋点,涛涛妈妈真可谓是“出尽百宝”,她拿出一个一拉就会震动的玩具,先演示了一会儿,然后塞到涛涛手中,但涛涛立马扔掉了。接着,妈妈又拿出一个对着它说话就会张嘴的小鹿,涛涛仍然看都不看。接着是一根一吹就冒出一个弹球的棍子,但涛涛仍然没兴趣。但涛涛妈妈观察发现,同样是不喜欢的玩具,涛涛似乎更喜欢黄色玩具。于是,涛涛妈妈向涛涛扔出了一个黄色气球,这次涛涛接住了,并咯咯笑着把气球抛给妈妈。涛涛妈妈说,这已经是个进步。
第二步 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
游戏的第二步,是和涛涛成功进行眼神交流。涛涛喜欢闪闪发光的东西,涛涛妈妈就投其所好,拿出一个孩子们常玩的肥皂水吹泡泡。果然,晶莹的肥皂泡飘起来,涛涛兴奋地满场追逐。就在涛涛满心期待下一个泡泡升起的时候,涛涛妈妈突然把圆环放在自己的眼睛上,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涛涛和涛涛妈妈的眼神正好撞在一起。在几次成功的对视之后,下一次肥皂泡升起后,涛涛妈妈把圆环套在了自己的嘴巴外,这次涛涛的眼神再次如期尾随而至。
第三步 接近孩子的嘴巴
游戏的第三步是接近涛涛的嘴巴。爸爸拿出一个摇动发光的小兔子压在涛涛的咽喉上,待他不愿意时再拿开。涛涛妈妈说,压住咽喉是为了让涛涛体会咽喉震动时的感受,刺激他逐步学会发声,而接近咽喉也是为接近嘴部做准备。涛涛妈妈拿出一个闪闪发光的水瓶,假装很夸张地喝水,嘴里发出“波波”的声音。涛涛显然喜欢这个瓶子,在涛涛妈妈做这些时,他一直目不转睛地看。接下来,涛涛妈妈把水瓶往涛涛嘴边送,尝试了几次,涛涛虽然不愿接受水瓶,但对于涛涛妈妈摸摸其脸部的动作明显比一开始接受了很多。最后,涛涛妈妈趁涛涛不注意,把一个蘸着涛涛喜欢吃的甜酱的牙刷成功塞到他的嘴中,涛涛愕然了几秒,虽然看起来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认可了这次“偷袭”。首次互动游戏治疗成功。
游戏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同时,游戏也能让孤独症儿童在快乐中逐渐打开他们那封闭已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