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可爱的蓝精灵---涵涵的故事
我们上周离开了一个孩子,他叫于弈涵,4岁半。智力发育落后伴自闭倾向,他在我们这里只读了一个月不到(只有4周)。但他的改变却是很明显的。刚来我们这里时,他手里必须拿着他的“熊熊”(已经很旧了,他在家里每天都必须拿着它,包括睡觉),否则他就会一直哭闹,到处去找它,完全不能做其他事情。睡觉时,他也会包着它,否则他就睡不着。睡着了给他拿掉,他醒来后会大哭不止。他的注意力主要还是在他的熊熊身上。他很少笑,也不怎么开心。上课时,他的注意力也主要在他的熊熊身上。他基本上没有主动语言,主要是跟着别人说(仿说),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不会回答问题。上课时,他没有组织纪律性,会到处乱跑,离座是常事。(我们老师只管3-4个孩子,所以他跑不掉)。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很多的主动语言,他对熊的依恋(主要是对毛戎戎的东西的依恋)已经明显减少了。除了周一(他住读,周五回家,周日回校)他会因为老师拿走了他的熊或替代物会有一点情绪外,其他时候,他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和玩耍了。而且,上课时,他的注意力也要集中一些了,学习也要稍微主动一些了。上课,他也不会再离座了,能做下来学习了。进步很大。
他来之前,他的父母就告诉我,他们的爷爷奶奶都反对他来我们这里上学(特殊学校),他们认为孩子没有问题。他们好不容易把二老说服了(口服心不服),孩子也来上学了。可是,只要看见他们俩,二老就马上把脸拉下来,显得很不满。而且,涵涵地一周回家,他们二老还报着他伤伤心心的大哭了一场!
其实,他们家里的人对涵涵的问题都不承认,包括他的外公外婆在内,还有他的舅舅、舅妈等。
本来他的外公外婆都不知道他来上特殊学校了的,因为他们是坚决不承认他不对头。他的父母不敢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都不好,而且,他外婆还有心脏病。他们都不敢惹他们。
上上周星期五,他外婆要到他们家里来。为了不让他们知道涵涵的事,他妈妈在星期四下午就来把他接回家了。还好,他外婆在周六就回家去了。“总算躲过一截了!”他妈妈如是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上周星期二,他外婆突然来了(她陪他的一个熟人来城里看病),正好她又碰见了他原来幼儿园的老师,老师把涵涵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她。她听了很生气,回到家里就和他妈妈大吵大闹,要他马上把他接回家。他妈妈没有做,她就在家里又哭又闹,还说“我不想活了!”她以死相要挟他们。本来他们想通过讲道理说服他们二老。可是闹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效果,相反,问题越来越多,他外婆为此生病住院了。他爸爸妈妈不得不妥协了。
一边是自己的孩子,一边是自己的老人。顾谁呢?“毕竟老人的身体不好,他们把自己养大也不容易,他们老了,自己总不能不孝吧?”没办法,上周五,涵涵妈妈来接他回家,同时也把他的东西都带了回去。她说,等什么时候把他外婆说服了再来学习,现在她只能按照他外婆的意思让他再回到正常幼儿园(虽然他已经在幼儿园呆了2年多了)。
临走时,她妈妈好难受,耷拉着脑袋。她好无助!好伤心!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因为他的舅舅、舅妈他们也都不理解他们,还有他的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
他的家庭情况和我们这儿的琨琨是基本一样的。不同的是,琨琨在外“流浪”了近1年后,基本上没有进步(他在某些方面还退步了)然后又回到了我们这里参加学习。
在外面“流浪”的这些日子里,他和他外公外婆在一起了近半年,之后,他们也不愿再管他了。他妈妈自己亲自教了他几个月,他也没什么改变(他妈妈是小学老师)。在这段时间里,他妈妈也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心里非常痛苦。她以前一直不敢/愿面对现实,不愿承认琨琨的问题 。因为这样,她过得很痛苦,常常以泪洗面。
现在,她自己也想通了,终于明白了我告诉她的道理:“孩子很重要,但他不是我们的全部。开心是过一天,不开心还是过一天。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开心起来,孩子也就不会开心。因为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尤其是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如果我们能平心静气的对待孩子,面对孩子的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去教他,那他们的进步就会更大一些,孩子过得也会更开心一些。”现在来接琨琨,她总是满面笑容了,她开心,孩子也高兴。而以前,她常常是愁容满面来接孩子。而且,在家里,她常常一个人伤心落泪,有时还会抱着他以泪洗面。这样做,反而让孩子觉得莫名其妙,无所适从。现在,她已经能这样对我说了,我很开心,我是替他和他妈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