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也需要搭建情感桥梁
自闭症儿童无法理解我们脸部表情或手势持续变化的固定模式。自闭症儿童无法学会跟父母一起跑动,不跟父母分享他们独特的想法,也不会对其他人不同的想法感到好奇。他们不像一般孩子想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也不愿意探索新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社交圈子缩小到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
自闭症儿童的最大悲剧在于,这个病夺走了他们在童年时期该有的无数欢乐、好奇心,以及创意的刺激,而这些都是一般孩子能享有的。自闭症孩子的社交世界常常变成过度照本宣科,甚至是混乱无解的场景。社交关系并非自闭症孩子获得安全感、快乐与见识崭新事物的中心,反而变成他们压力与混乱的主要来源。也难怪大部份患有自闭症的孩童,甚至成人,都极度缺乏学习社交技能的动机。因此,我们常看到许多自闭症患者对计算机、录像带等等,有过度狂热的兴趣,因为这些事物提供给他们的刺激是高度可预测的,即使这些狂热的兴趣意味着他们必须付出与世隔绝的代价。
我们是否应该试图治疗自闭症的这个核心缺陷?希望让自闭症患者体验到一般人对情感关系的正常渴望是否合理?自闭症患者是否能学会与他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某些人认为自闭症是种天生的神经缺陷,使得他们缺乏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所以,治疗这样的缺陷只会图劳无功。
我们已不再相信“自闭症患者在他们的世界里会比较快乐”这种说法,然而,许多专家、甚至某部份家长都含蓄或明确地认为,自闭症患者只要学会固定的几套社交“剧本”,以及机械式的行为反应即可,因为这些就足以让他们应付粗浅的社交行为了。另一部份专家与家长则相信,教会自闭症患者一套适当的社交行为模式,能使他们较被同侪所接受,确保他们能融入正常的社交情境里。事实的确如此,成果也颇为显著。
但是,若我们接受了如此狭隘的成果,失去的会是什么?用这种机械式的方法教导自闭症患者,就像把我们自然的举止反应、即席的想法、喜悦与偶有的愚蠢行径,都从平日的社交行为剥除;因此,用这种方式教自闭症患者从事人际互动,就算成功,在理论根据上仍旧站不住脚。这样一来,我们教会他们用的只是空洞荒芜的社交场景。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一个伴侣,能与我们分享心底最深层的想法与恐惧,让原本孤独的自己变得完整,让“我”变成“我们”,携手对抗世界的挑战……等等,以及其它在人生中感受到存在价値的重要时刻,但在教导自闭症患者的过程中,却明显地忽略了这些关键内涵。简言之,自闭症患者这么努力辛苦地对抗自己先天的障碍,试图理解这个混乱的世界,如果忽略这些关键内涵,他们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所以,在教自闭症患者学会剧本式的社交技巧前,要先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这些技巧的理由——把这些技巧应用在实际社交情境上所获得的回馈。
当自闭症患者只是用背剧本的方式学习社交技巧时,是无法理解与人互动的眞正含意的。就像在学探戈或Foxtrot的舞步,只是一步一步呆板地死记,却没有去理解为什么要在拥挤的舞池里跟舞伴跳舞的意义。他们只是傻傻地把自己的行为赤裸地表演出来,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前因后果,也无法察觉旁人会怎么解读自己的行为,更缺乏能力来配合搭档的响应,而立即调整自己适当的反应。自闭症患者的行为里欠缺“同步性”——也就是“时机感”。
这种怪异且悲哀的先天性社会互动障碍,甚至会发生在“高功能”、所谓高智商的人士身上,是很令人错愕的。一般人都会让自己与他人的接触保持适度的距离,而这些自闭症患者却常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而毫不自觉。自闭症患者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并非针对任何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完全不会顾虑到旁人的反应。
即使身兼心理治疗师、父亲与丈夫三重角色多年,有时我也会忽略情感关系中最关键的部份,只要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自己的自闭情境里。或者,我过于偏重复杂高深却流于空泛的“角色剧本”,例如:当个负责的好父母、尽义务的丈夫,以及从事专业的心理治疗,反而因此忽略了单纯分享喜乐的时光。所幸我常在生活里得到提醒,比如说,某天我坐在餐厅里,邻桌有个小婴儿正好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此时我便“被征服了”——没有言语可以描述这个小婴儿注视着我所产生的奇异能量。我不自觉地开始对小婴儿做好笑的鬼脸,乱比一些好玩的手势动作,如果在其它情况下,被人看到我这么搞笑的话,大概会被当成神经病吧。当时的我认为,这种小小的互动时光,对于情感关系的维持不会有多大帮助。和小婴儿玩后没多久,我便又回神继续本来在脑中思考的事情。天啊,我竟然对刚刚发生在我身上的重要发现视而不见。
幸运的是,我每天都有机会能和自闭症孩子相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让我领悟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在情感上产生联系的基本需求。我好奇地看着他们在航行的过程中,望着前方辽阔的海洋。我感受到他们的绝望,因为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最基本的友谊桥梁,不得不紧紧攀附着自己在生活中仅有的少数依附,不敢放手,也怕从此找不回自己。我也知道,他们最能感受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鸿沟,因此,他们也最能珍惜自己辛苦透过各种治疗方式学习所建立起的情感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