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家长三月陪同训练总结和感受
2010年3月份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2010年春节过后到康达又是一个多月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份的总结也包含着今年的一些打算与成绩。简要情况如下:
一、三月份开了好头
结合三月份学校教学计划与春节期间的家庭训练内容,在孩子和老师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孩子基本上做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1)3月8日 可以骑羊角球独立跳一圈,登上康达的宝贝进步榜;
2)3月9日 有节奏地发出“阿姨,爷爷”上康达的宝贝进步榜;
3)3月11日 能独立走过独木桥,克服了一直心虚胆怯的障碍;
4)3月13日 首次发出“我”音,为学“u”音开了好头;
5)3月16日 可以撑着滑床边沿从积木上独立跳下;
6)3月17日 可以清晰发出“u”音,视觉模仿表现专注;
7)3月18日 发音“娃娃”清晰,视觉模仿专注,上康达的进步榜;
8)3月19日 可连续做出《干净的小手》儿歌动作模仿,模仿主动性好;
9)3月23日 可从积木上独立跳下,上康达的进步榜;
10)3月27日 学会单车独立驾驶,方向感掌握得正确;
11)3月31日 “正伸舌”学会而且登上康达的进步榜,为学“n”音打下基础。
孩子每一点滴的进步,都是老师和我们做家长的骄傲,这也激励着我们加倍珍惜当前的机会和时间,更重要的增进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无以伦比的力量。三月份是我所做的年度训练计划第一步骤,月度目标完成得靠“以月保年”来实现。
二、三月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本阶段感受到了孩子配合能力、自控能力较之前有明显地改善,记得原来在家里时,只顾到处乱跑乱翻,对我们的指令、要求听而不闻,现在基本上能服从要求,有时甚至是一个手势要求,如用手拍拍椅子,孩子就会明白的坐下来。但感觉到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仍是:视觉注意的涣散性。主要表现有
1)呼其名常常不会视觉找人或1:1达到回应“噢”;
2)不会在团体中主动模仿,从众现象不明显;
3)与之说话时如同没有听见;
4)对周边事物缺乏兴趣,经常到自己熟悉的几个点(自然环境下);
5)自娱自乐而不配合集体游戏;
6)特别是桌面认知时,东张西望,目中无物。
下阶段中,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孩子的视觉刺激,如在动态的游戏中,夸张表情,以抑扬顿挫的声音增加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互动或在常规的游戏中渗透新鲜的刺激元素,将目标训练奠定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即借助孩子喜欢的活动,而并不像上阶段一样偏执于桌面的固定方式。
三、三月份训练时所得的几点感受
第一,一鸣的训练(包括常说的九大领域的)在动态中进行较好。孩子生性乐于动,我们应借助这个特点,将认知表达、模仿、运动(大小肌肉)感知等多多的渗透进来。即将孩子的爱动(表现)的行为转换成一种强化物。如三月份中,我将孩子爱做的躲猫猫中,穿插了《干净的小手》、《找朋友》等儿歌动作模仿,并指令要求“捂眼睛”,“你躲这儿”等语句的理解。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增加与刺激孩子的兴趣点,做孩子兴趣、快乐的延续者。这样就会学得轻松、学得自信。“教东西就是教自信”。当然,这也就是让孩子玩高兴,玩得有理,玩的有序。自然要求家长放宽心态,做好孩子忠实的玩伴而非一味的指手划脚的主宰者。
第三,有疑惑多多找老师或家长沟通。心头的结解不开想不通可向老师、家长倾诉与交流,也许可以让自己轻装上阵,一直难以突破的训练目标,也许是自己的方法不切中要点,向专业老师请教益处多多。
第四,本年度以来的家长培训课形式多样,互动更强,气氛活跃,应抓住每节课的时机,特别是周五的家长演示课内容,感受切身。
第五,每月应沉心读点专业书籍,如有关ABA训练,蒙特梭利教育,自然训练法等,甚至是佛家思想的“禅与悟”。
钟一鸣家长
201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