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康教部6月家长总结摘选
6月份总结 思宇妈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思宇的感统和专项转到康教部也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是我看到孩子明显改变的一个月。当然这里面同样有着基础部老师的关怀,有着在基础部的积累。
先说说在感统方面。思宇的跳是我长久以来的心病,我们的训练是从三年前就开始的,在这三年里我们不知道绕了多少弯路,她始终还是蹦不起来。来到康达就不一样了,首先感谢基础部的王卫老师,是他第一次让我见到了孩子从积木上蹦下来,当时激动的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接着感谢的是康教部的马老师和朱老师,是他们耐心的教导,让我的孩子在一点一滴的进步。思宇是个胆小的孩子,放在以前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她在上课时可以跟马老师大脑追逐,非常的开心。现在的她喜欢在原地跳跳,虽然一次只能跳三下,但我相信她以后会越跳越好,因为老师们的帮助,这点我从不怀疑。
再来说说在专项上,因为上专项有模仿操,可以看投影,思宇也是相当的喜欢。每次音乐响起她会主动要求我去握住她的手,让我带着她一起跳,在最近她更是想要主动表现,有时还不让我拉她的手,要自己跳。老师跟她说了悄悄话,让她转诉,当她跑过来,虽然不是主动说起,但我只要一问“玉平让你跟妈妈说什么呢”,她就会说起“妈妈我爱你”。虽然只是转诉,虽然只是短短的五个字,却给了我无比大的信心,我们大老远的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能听到孩子说话。谢谢玉平老师的有心,让我们听到这珍贵的五个字。
感谢老师们的用心和努力。我相信思宇会一天一天的改变。当然也要谢谢我可爱的女儿,这里面也有你的努力,让妈妈看到希望,坚定信心。
#p#分页标题#e#6月份总结 魏振宇妈妈
孩子从基础部转到康教部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月给我感触很大,也让我学了不少东西。
之前在问孩子一些物品时,我的问法很单一,总是固定问句的形式,生怕孩子不明白问话的意思,比如“这是什么?”孩子就会回答“这是**”。转到康教部以后,陶金玲老师把这些问句的形式改变了一下,孩子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例如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或者是“桌子上有什么”,孩子明明认识这件物品,可是却不明白老师问话的意思,就回答不出来。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之前到刻板的教孩子回答的方式是错误的,应该多变化提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多理解这些话的意思,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还有之前在家里,东西放的位置比较固定,就是怕孩子找不到,现在孩子养成习惯了,找某一件东西只会固定的位置去找,变化一下位置,他就不会上下左右去找。陶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反馈给我,说孩子的视觉搜索不好,放到柜子下面的物品,不知道低下头或蹲下去找。听了老师的话后,我回家故意把东西都随意放,甚至在专项课时也故意把杯子、书包等物品放在柜子的最下层,提醒他去找,这样几次以后,他知道向下看着找了。
通过以上两件事情,我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教孩子东西太死板了,不灵活,而且老是把孩子的能力停留在一定的时候,认为只有这样问孩子才会明白,只有放到这孩子才能找到,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进步。
这是我这个月进步最大的一点。
#p#分页标题#e#6月份总结 帅翔姥爷
6月份帅翔在康教部这个月的时间里,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儿歌、游戏、动手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简单谈一下孩子的进步。
一、游戏方面。经过最近一段时间专项课和孩子一起参与群体游戏课,孩子做事有紧迫感、竞争意识、融合意识,有很大的提高。比如,抢东西,原来不主动、不会抢,靠大人推,也不主动去抢,经过最近一段时间专项课的训练,在李玉平、冉晴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主动性、紧迫感、竞争意识有很大提高,能主动到桌子上抢3-4个。
二、空间寻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原来孩子不知道向上看,通过专项游戏训练,孩子能按照指令,指认电扇、空调、电灯等物体。
三、认知方面。孩子认知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寻视能力比较差,要想认知、主动语言的激发,认知很关键。安少盼老师根据孩子认知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制定了认知学习计划,通过4个月的学习,孩子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能从3-4个卡片,3-5个食物中做出选择并表达,特别是在配对方面、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寻视能力有很大的进步。
四、在儿歌方面,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模仿儿歌和唐诗方面有很大进步,有时还有少量主动语言,比如《一根手指头》《布娃娃》《哗啦啦》《小青蛙》《新年好》《春天来》《咕咕嗒》等儿歌。
五、生活自理方面,能够用镊子夹豆子,用筷子夹吃虾条。
下一步,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寻视能力、融合能力、自控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仍然是下一步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方法进行训练刺激,使孩子的主动语言方面有提高,融合参与意识也有增强,我们要采取灵活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在社区环境中,提高孩子认知理解能力、主动语言能力。
感谢康达训练中心的领导,感谢康教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p#分页标题#e#6月总结 简普妈妈
转眼,我与儿子到康达都2个月了,真是快啊!这段时间下来,通过与老师、家长的交流,我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训练孩子要讲究方法,要循序渐进。
学校的老师、家长都给了我很多方法、经验,才使得孩子有了一天一天颚进步。记得感统部张老师说,家长要让孩子玩他喜欢的东西,在他玩的过程中去穿插、去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寓教于乐。老师给孩子订的本月目标是蹦积木,我就按老师的规定动作在地板上摆几根积木,让孩子蹦,孩子不蹦,我就把他押回来蹦。有时我手里还准备一根棍子,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张老师看见了,说建议家长不要拿棍子在手里,让孩子以为只有这样才得做就不好了。他放了一根小棍在地上,孩子蹦过去了,加上一根棍子,孩子两根一起蹦,再加上一根,三根一起蹦过了,再加上一块积木,我都觉得宽了,担心孩子蹦不了,不料孩子居然都一起蹦过去了。这次示范,让我很受启发。
来康达后,我给孩子买了辆小自行车,希望他有一天能骑吧。刚开始,我把他放到坐椅上,他不会踩,就反着踩,让后我卖力地按着他的脚教他往前踩,孩子不喜欢,先前也踩不动,干脆就不踩了,甚至后来我抱上去就哭着要下来。一位家长告诉我先把后轮垫起来,空踩。我回家一试,向前踩可真容易啊!这样一来,孩子向前踩着也不费劲了,会往前踩后,过了几天,我把车子拿到楼下,他就会向前踩半圈、一圈了。几天下来,孩子就会骑着走一小段了,到现在能走得远点了,虽然方向把握还不好,但已经让我很欣慰,很知足了。
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好,我不知道要如何训练,之前也不怎么重视,直到一次上动手课时,苗苗老师指导一会儿说,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跟不上,需要加大训练,还叫我要多花心思。短短一番话,让我既感动又愧疚,但我也不知道要如何技巧性地教孩子动手。后来个训老师马艳京在课间给孩子进行了1、一、三角形、圆形等大量的描写,还要求我回家给孩子继续练,在艳京及专项老师玉平的悉心指导下,孩子在书写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我发现欠缺的是一种方法,只要我们多向老师请教,多与家长交流,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取得让我们惊喜的成绩。
二、家长要保持好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要爱护好孩子。
想想我们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孩子还那么小,天有那么热,每天上那么多课,还要加课,睡梦中都会被抱起来往学校赶,多苦啊!甚至有时候还得受我们家长的欺负。是啊,因为他们的不懂事,多少也会惹得家长恼羞成怒的。从现在起,我也应该找找自己的缺点,好好改正了。以前,孩子要是没顺着他,就老爱哭,我就让他哭个昏天黑地。对他发的指令,他没做好,也爱冲他吼,弄得孩子也惊慌失措。现在想想,真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表现啊!孩子一天天在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学着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给孩子一点爱,一个亲吻,一个拥抱,让孩子在浓浓的爱中成长、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得更快,一路才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