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特殊儿怎么办?
当一个新的生命开始在母亲的肚子里孕育时,每个父母就会开始怀抱着期待,直至孩子呱呱坠地,发觉一切正常,心中的大石头才会放下。但那只是外表的正常,心智的缺失却必须在孩子生长发展的过程中,参考了同龄孩子的行为模式,有了比较,才能发觉孩子是否「特殊」。
所谓的「特殊」就是不同于「一般」,它可分为「资赋优异」和「身心障碍」,不管是前者或后者,上帝都给父母一个特殊的任务,要你去学习如何照顾、带领他们,如能不畏缩、不气馁,就能绿草如茵、瓜果满棚。
有人用「多、早、久、快、前」来形容一个资优的孩子。多——记得多、问得多……。早——说话早、认字早……。久——记得久、问得久……。快——学得快、答得快……。前——名次前、成就前。
反过来,如果发觉孩子没有前述的优点,但是智商正常,只是在学习某一领域时,总是怎么学都不会,父母不要以为孩子不用功,他们可能是大脑前庭出了问题。所以学习短路,就彷佛跑一百公尺时,路上有了石头,必须设法把它们清除,才能来得顺利,不要心急,以为孩子中了邪求神拜佛,或以为像感冒吃吃药就会好。特殊的孩子,就要专业人员用特殊的教材、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适性的发展。
特殊孩子的发掘,往往是和孩子最亲密的父母或教师。当家长或普通班教师,发觉孩子和一般正常的孩子不同,即可向学校特教组提出转介。特教组接获转介来的个案时,即开始对这些「疑似」特殊的孩子,实施各种测验。如:学科能力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等,再和学生晤谈,晤谈中藉由观察和问答去分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最后特教组会将孩子所有的数据汇整以后,送交鉴定委员会鉴定。
当孩子经过鉴定后,如无异常则回归普通班,否则必须将其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让其接受适性的教育,给予适性的教材。
这时,家有特殊儿的父母该怎么办?如属于资赋优异,则课程必须加深、加广,但切勿揠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孩子无法负荷,也就是「假资优」,千万不要给太大的压力,让他慢慢的回归到普通班。如果孩子是属于身心障碍,父母也千万不要气馁,要勇敢的去「面对」,配合教师的辅导,「有耐心」、「不灰心」,再加上一些「苦心」就会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