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教育我的自闭症孩子?
三岁前孩子还好好的,还能喊姥姥吃饭,三岁后突然不说话了,而且情况愈发严重。如今已经14岁的李林(化名),患上了自闭症,着实让他的妈妈——家住黑石礁的王云(化名)操碎了心。这一打击让王云突然病倒,糖尿病、乳腺癌深深折磨着她,可她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现在,丈夫常年不在家,母子俩靠低保和亲人的接济过活。原以为,她是想寻求经济上的帮助,可这个坚强的女人坚定地回答:“我们生活上要求不多,钱够用,我只是想问问能不能有学校接收我的自闭症孩子,让他多受点专业教育。或者,有没有好心人愿意来陪陪孩子,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
”
守着儿子片刻不敢离开
记者一行来到王云家,王云刚开门,1.76米左右的李林就猛地冲在门口,好奇而略带提防地看着我们。见记者友善地笑,他低头想了一下,抬头时,脸上瞬间绽放了笑容。采访进行中,李林在里屋不断制造出各种声音。“他一时都不能离开我,一离开我就闹动静,要不就把窗打开往下扔小东西。”王云无奈地说,每每家里客人走了,王云都要到楼下把儿子扔的东西捡回来。“幸亏遇到一群好邻居,大家都比较理解,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经历了两次自己不在家,儿子把自己反锁在家的情况,王云再也不敢让李林独自在家了。“可把我急坏了!第一次没办法,找到街道,帮我联系了消防队架着云梯才把窗打开,第二次,我不好意思麻烦人家了,我弟弟冒着危险帮我解决了问题。”从那以后,尽管虚弱的身体拽着儿子非常费事,可她仍不得不走到哪里都领着儿子。
现在就连做家务,她都哄着儿子守在身边,家里一个破旧的微波炉尤其是她防范的重点。因为一个不注意,她的胰岛素针等物件就会被李林塞进去。有一次等她闻到煳味,发现微波炉已经烧黑了。从那以后,她寸步不离儿子,甚至无法出门工作。
采访期间,李林不断地跑进我们所在的房间,左看看右动动,再瞅瞅妈妈,似乎只有看见妈妈他才安心。
“初中的知识我实在教不了”
李林还是幼儿时,王云送他去过幼儿园,也曾去沈阳参加过专业培训。那段时间,李林的情况着实有了好转。在沈阳训练三个月后,当听到儿子嘴里发出“妈妈”的呼唤,她瞬间热泪盈眶。可每月光学费就要1400元,加上吃住,两千元都不止,这对当时尚有工作但收入微薄的王云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负担,三个月,六千多元,王云花光了结婚时自己攒下来的礼金。没办法,只能中断了培训。这在她心中,一直是无法磨灭又无可奈何的遗憾。
王云也曾尝试着送李林去过学校,她怕本来就有自闭症的孩子天天闷在家里情况会更严重。“可这孩子实在太爱动了,学校都不敢收。”王云一咬牙,决定自己在家里教。每天9:00~11:30上语文课、13:30~15:30上数学课,雷打不动坚持,一教就是六年,儿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数学方面,她基本不用怎么讲,点拨一下例题,其他的题李林就能做出来了。更让她意外且高兴的是,以前李林精力充沛得过分,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学习课本知识后,李林居然正常睡眠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她也不知道,可她认为这起码说明,多学习还是有用的。然而教完了小学课程,对于初中的课程,她实在无能为力。“真希望能有人帮我教教。”
如今她着重培养李林的自理能力。教他出去买东西、倒垃圾,每天晚上还会安排两个小时的散步时间,带他去人多的地方多接触外界。从以前见到身边有陌生人伸手就推,到现在能较为安静地走在人群里,周边认识的人都惊讶于孩子的变化,可这一改变,究竟付出多少心血,恐怕只有王云自己知道。实践证明,如果多多接触人群,能接受专业培训,孩子的情况还是有好转的。可是谁能提供#p#分页标题#e#这样的机会?王云茫然了。
谁能陪我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王云介绍说,不知为什么,李林特别喜欢听广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固定的频率FM99.1,不管什么节目,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每周二下午遇到电台停机检修,李林都会哭闹,没办法,每到这个时候,她不得不领着李林出门,逛到有节目了再回来。如今,李林还迷上了江苏台的《非诚勿扰》。里面热热闹闹的情景让他看得格外入迷,不由得让人疑惑,他是不是也不愿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渴望热闹?
虽然年仅41岁,可病痛和生活的压力,让王云看上去苍老很多。她说,为了儿子,她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当年做完乳腺癌的手术,医生要求她每年做一次体检,可她不敢去,怕知道病情恶化,怕上火。要照顾儿子的毅力一直在支撑着她,她迫切地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儿子,让他得到专业的培训,得到友好的陪伴。“我还有个想法,如果谁有空能陪我带儿子去海洋世界和自然博物馆看看就好了,我想让他长长见识,可我自己实在看不住他。”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一行起身告辞,李林又站到门边相送,当我们跟他再见时,他模糊地发出四个音节,可我们都听出来,他说的是:“阿、姨、再、见。”这又让王云有些激动。我们真心希望,这个孩子能有更多的好转,如果您能提供帮助,请拨打记者电话:134789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