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家庭观点
自闭性发展与正常发展
对于没有自闭症的正常人来说,他们能够认知这个世界是个极其复杂的环境,同时也会对这个世界感兴趣。正常发展的个体,其婴儿期的特征是对世界充满无止境的好奇,一岁的时候,大部分的婴孩会被描述为“能进入每一件事物”。早期的发展是个发现的历程,从婴儿观察和儿童发展的研究中知道我们自出生开始便是如此。在正常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小婴孩发现自己是个人,妈妈、爸爸、哥哥、姐姐也都是人,而人有感受、会思考和有想法,并且能够表达。观察正常婴儿的发展可以发现,婴儿有沟通的驱力,而大人和兄弟姐妹们想要了解他们在说什么,两者之间的互动,对所有投入其中的人而言,都是相当令人满足和快乐的源头。
当婴儿有几次成功的沟通后,他们便可以确认自己对周遭环境有影响力:每一次的成功经验都会告诉他们,他们是个人,跟他们互动的人也是。目前广泛地认为,自闭症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心智的了解功能出了问题。在正常的发展历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会逐渐学到越来越多精密的社交与沟通技巧,这样的学习使他们成为Frith(1989)所说的“心智的阅读者”(mind reader),并且能运用心智的理论来运作。借由了解与归因别人的心智状态,他人的行为变得具有意义而且能够被预测,儿童则变得更有技巧去解释他人的行为、感受和意图,以及更有技巧来反映自己的感受、期望和想法。接着会发展出一个“有意图的自我”(intentional self),能够自我调节,也能了解如何对别人产生一个特定的反应。这样的概念曾被描述为一种“代理感( sense of agency)”。一般的儿童学习如何玩并且有着充满想像的生活,那是个丰富的内在世界。他们为某些事感到快乐,为某些事感到挫折与不幸,他们知道如何快乐,也知道如何哭泣。这些特性使我们可被别人视为同属人类。
倾听自闭症患者的家庭
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都有和活在自己的世界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经验,那世界既神秘又疏离。父母亲会觉得自己无法引起这个孩子的兴趣,无法真正影响他们或他们的行为,这些感受真的令人相当沮丧。不论这个孩子或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是如何开展的,当他们被转介到门诊来时,通常父母亲都会觉得是受创的、绝望的,抱持着极小的希望,而个人的价值感会受损。自闭症儿童已使他们家人确信,他们只是在生理健康上还依赖着家人,就像一个沮丧的妈妈说道:“如果我明天消失不见了,我不认为他会注意到。”
家中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那种状况可比拟成好像鸟巢里有一只神志不清的鸟似的:自闭症儿童获得了很多很多的家庭资源,但是却无法给予任何回馈。其他的兄弟姐妹被父母因过度关爱自闭儿而踢着离开鸟巢,感受到父母亲已经负荷过重,常常会变成爸妈假的好帮手,而父母亲的关系也会遭到影响,不论是与任何一方或是与其他的孩子,或是与更广的社区.
倾听这么多家有自闭儿的家庭述说他们的处境,提醒我必须转变在衡鉴时所使用的取向或角度。每个家庭都某种程度地经历创伤后的压力,所以我认为把步调放慢很重要,也因此衡鉴可能长达数个月,同时也打算在衡鉴过程中,依他们的条件进行治疗性的介入。这样长时间的衡鉴,也会成为孩子后续接受心理分析治疗的缩影。这个模式强调的是把每个家庭都当成独特的,虽然不同的孩子可能被同样诊断为自闭症,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