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孤独症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病例介绍】小华是一个2岁的小男孩,从不理睬别人的逗乐,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不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都2岁了,还不张口说话,尽管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跟他说话,但他总是摆着一副不搭理的样子。
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大医院,被诊断为“小儿孤独症”。
一年多的时间,父母带着小华往返多家医院,进行了多次康复训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别人介绍二炮总医院儿科主任李芳,于是父母带着小华直奔二炮总医院。经过仔细诊断,李主任决定在为小华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辅助进行“干细胞移植”这种新的治疗方法。
结合小华的病情,李主任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治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华的病情明显得到好转。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华起床一睁开眼就对妈妈说:“妈妈,早安!”
半个月过后,小华完全变了个样,主动拿着玩具找同病房的小朋友一起玩,主动将吃的东西送给照顾他的护士阿姨,出院时还给大家唱起了儿歌。
【医生解读】李芳主任介绍说,小儿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早期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与社会联系技能、认知和语言沟通能力的发育延迟和偏离。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约2/3的患儿存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需要长期照顾和看管。因为孩子没有独立社交能力,不能学会任何独立的生存本领,无法独立生活。
以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小儿孤独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与父母的情感冷漠和教养方式有关,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证实了小儿孤独症的发生与教养方式无关,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在治疗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也为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孤独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芳主任说,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将新采集到的干细胞通过静脉输入儿童的体内,不需要开腹,创伤小、痛苦小,一次治疗时间只需要20分钟,患儿家长容易接受,一个疗程需要在两周内做4次移植。
此外,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小儿脑瘫也取得了独特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