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自闭症孩子交上一个特殊的“朋友”——电视
木讷的表情、刻板的行为、鹦鹉式的言语,无一不显出这群孩子的不同寻常。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更为特殊,更为让人难以接受,他们还有更多让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种种现象,他们就是那群所谓的“星星的孩子”。
在现代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要么请保姆,要么老人带着,时间一长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就会疏远,觉得没有母爱的呵护,父爱的依靠,没有安全感等,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缺陷。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跟玩具“作伴”、跟电视做“好朋友”了。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喜欢看广告片也跟此原因是分不开的。作为家长要避免孩子出现自闭倾向,一定要谨防孩子与电视为友。
孩子患上自闭症,并不是因为看电视的原因,但是看电视却有可能引起孩子患上自闭症,也就是“电视自闭症”。因为没有父母的关心和陪护,孩子对电视的就会产生依赖,甚至着迷。一般这样的孩子在看电视时会非常认真,不喜欢人干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仿佛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人物,有的患儿甚至出现了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由于年龄和各方面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孩子的自主控制能力都比较弱,就容易沉迷于电视。而作为家长不仅要给与孩子适当的陪护,更要学着正确的引导孩子看电视的习惯:
1、忌边吃边看。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糖果、瓜子等,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2、忌距离过近。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总喜欢往前面坐。这样,孩子的眼睛在屏幕发出的强光的长时间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孩子视觉的敏锐度与适应性降低,而且容易造成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的降低,晶状体逐渐变凸,导致近视出现。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离电视机2.5~4米处为宜。
3、忌音量过高。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听觉习惯,而且容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相反,采用相对小的音量,对孩子的听力、视力、注意力等的发展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忌光线过暗。看电视时,室内光线过暗,则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也容易导致近视现象的出现。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5、忌坐姿不正。孩子看电视时,歪歪斜斜地就坐,如靠在被子上、躺在父母怀里,都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6、忌饭后即看。饭后孩子即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饭后,让孩子轻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为宜。
7、忌时间过长。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神经系统与机体产生疲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等其它活动的正常进行。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
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患有自闭症孩子的数量在日益增加,而造成孩子自闭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当然还有后天教育与养育因素的介入等等,“电视自闭症”就是其中一种。
专家提示如果孩子1岁内父母亲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少语言交流,孩子就很容易患上自闭。要多带孩子做其他休闲活动,长时间的接触电视对孩子并不是件好事,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运动,引导孩子多方面发展。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书籍等,如规定1小时阅读书籍或画画,2小时从事户外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分散孩子在电视上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朝着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更避开了孩子染上自闭症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