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训练:您用“强化物”贿赂孩子了吗?
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强化物”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老师和父母都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儿一定的鼓励或者奖励,以此来强化他的一些正确行为,消除一些行为问题,但是,如果“强化物”运用的不恰当,很容易会变成“贿赂”,反而对星儿的康复不利。
“儿子要先玩儿手机,才肯训练”
唐女士的儿子丁丁(化名)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儿,平时只对手机上的各种游戏特别感兴趣,最初每当丁丁完成某项训练任务时,妈妈就会拿出手机让他玩儿一会儿,后来丁丁不愿意上学或者不愿意配合训练的时候,妈妈就跟他讲:“丁丁乖,如果你愿意听妈妈的话,等会儿就可以玩儿手机”,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每次丁丁都会乖乖的听话,但近来唐女士发现以前的方法都不奏效了,丁丁总是哭闹着伸手拿手机,不给就躺在地上不愿意训练,这样的状况让唐女士很头疼,她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听话呢?
“强化物”不等于“贿赂”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亲子部邢老师分析,类似丁丁的这种问题,在大多数自闭症家庭都会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将“强化物”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贿赂孩子的形式。
所谓强化物,指的是可以使得行为在今后发生频率保持或者增加的“刺激”,比如,当患儿有进步时,家长立刻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时正确的,以后可以经常做,强化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支持,比如拥抱,亲吻等;而“贿赂”则指的是用物质的东西来导致患儿行为的变化,比如条件式的“如果你做了,就能得到什么”之类的,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以为我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将配合老师或家长的训练当做达到目的的条件。
巧用“强化物”,助力星儿康复
邢老师告诉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家长需要巧妙的运用强化物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可行以及不可行的行为,与星儿沟通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乞求或者讨好的语气来跟孩子交流,或者向孩子保证什么,因为这个讲条件的过程很容易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训练中,许多父母都会发愁没有强化物,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错误的运用了强化物,导致家庭教育与康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正确理解强化物的含义,正确运用强化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父母要谨防将“强化物”变成“贿赂”,才能正确引导星儿康复发展。(如有孤独症方面的问题,可扫描二维码进入道道阁儿童之家微信论坛进行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