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小细节让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更“自然”!
(1)学会判断和等待,只要孤独症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做,尽量不要去帮他。但等待也要讲究环境,如果孤独症儿童的兴趣不高,则少用等待,如果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性太弱,则一有反应就马上回应,不用等待。在过程中不要动手抓,多用语言和非语言的遥控。只有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家长动手:动手打人;有危险会造成伤害;需要动手调整。
(2)每次玩玩具后都要教导他收好,物归原位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3)活动过程中,要建立开始和结束的观念,可以用闹钟、摇铃、数数等方法建立。
(4)活动前先说明规则,多做示范和练习再开始游戏,要变化前一定要先建立模式。
(5)有些活动中最好两个人配合,教导的人少下直接的指令,另一个人以孤独症儿童的身份说,更容易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领悟。如点心时间,分点心的人不要问要吃什么,而是直接拿起饼干说好香呀,诱发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性。而另一个人在孤独症儿童身边示范说“饼干、饼干”,这时候把饼干给孤独症儿童。
(6)互动过程中先重点诱发非语言沟通再马上带入语言沟通,有助于同时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和语言表达。
(7)一天至少要有3——5次让孤独症儿童很兴奋。肢体性游戏、认知性游戏和社会性假扮游戏穿插进行。
(8)列出孤独症儿童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物品和活动。利用喜欢的来强化,不喜欢的作为惩罚,但还是要少用惩罚。将新活动和喜欢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慢慢带入。
(9)一个活动设计3个左右的目标,看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在什么地方,会的就不要重复训练了。
(10)游戏团体和日常生活中的泛化都必须要过关,基础能力才能有大的提升。
(11)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建立起玩追逐游戏的能力,特别是无规则的追逐,对参照和眼神训练都很好。也非常有利于和普通孤独症儿童的游戏融合。
(12)语言的扩充要创造情境,利用种种机会拉长聊天回合数。语言能力要通过实际的对话才能学会。
(13)想象性情节大都来自生活经验,生活中要大量旁白。
(14)养成说故事的习惯,可用一些日常东西、玩具当主角,时常和孤独症儿童回顾发生的事情,自编自导一些故事,有助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想象力。以孤独症儿童和他身边的人和物为主角编写生活小故事。
(15)关于主导,最好的方式是一半一半,有助于学会配合。但刚开始时可以采取以孤独症儿童为主导跟随孤独症儿童的脚步,而后再慢慢拉回来,循序渐进,越小的孤独症儿童越需要跟随。
(16)持之以恒的坚持,方向要正确。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水变成蒸汽前,物理形态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沸腾,所以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积月累。
在培训中家长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况提出了很多问题,解答多了以后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还是在于社会性差、情绪控制弱,因此,社会性的训练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