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注力的居家训练游戏
文/柯雅龄
(上篇)
普通班的老师在班级上常常会遇到有一些孩子就是一刻不得闲,经常手脚动个不停,坐不住,到处走动,不然就是嘴巴动个不停,常常会被周遭的环境干扰,没办法专心进行一个活动,完成一个作品;老师一开口,他也急著开口插话,对於老师的交代,总是有听没有到;冲动性高,持续度不够,做事情都是做一半,无法轮流等待.当老师敏锐的察觉不对劲,将这样的状况告诉家人,但对於一个专注力不足,活动量高的孩子,家长在家中又该如何协助孩子呢
父母发现孩子状况后,带孩子去儿童心智科就诊是有必要的,藉此了解孩子的可能状况及诊断(在摒除视听觉,认知,感觉统合,教养态度所造成的问题外,可能被诊断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注意力不足……),医师也会针对孩子的状况,转介给治疗师,心理师进行评估及相关治疗课程.此外,父母在家中也可以渐进运用一些策略及活动来协助孩子,加强孩子的专注力及提升学习成效.当然,这些活动对於一般不大专心的孩子(不一定要有诊断),也会有一定的成效的,家长不妨试试.
拍掌游戏:双掌互拍,刚开始妈妈将双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让孩子以双手与妈妈的手互拍,妈妈再上下左右移动双手的位置,让孩子也要专注的进行拍掌活动.
操作性活动:只要是操作性活动就需要专心,像是夹豆子游戏,滴管游戏,但要进行活动前,还需要帮孩子考虑到坐姿及环境的安排,让孩子在较安静的环境中,一次进行一件事情,且尽量避免太多声音,视觉的干扰.市面上一些简单的童玩,像是小的弹珠台也可以加以利用,孩子必须专心才能将小弹珠滑近固定的位置,或是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进行得比较快,或是比较准确.
迷宫游戏:一般给孩子玩的迷宫都是运笔的迷宫游戏,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玩用眼睛走迷宫游戏.刚开始用一种颜色以横向方式画出不规则线条,画出至少零点五公分宽的线条,让孩子跟著单一颜色做出追视;为确认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视的动作,不妨在透明的压克力板上,画出线条,直立起来,父母就可以观察出孩子眼睛追视的状况.
镜子游戏:跟孩子一起玩动作模仿,想像自己是一面镜子,跟著父母的动作进行,刚开始给孩子的动作要简单一些,速度也尽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后,可以互换角色,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听音游戏:听声音辨别位置,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的来源.还有一种拍节奏模仿,父母拍两下,孩子就需要跟著拍两下,接著再做不同的节奏变化,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孩子学习专心的听,听完之后做出正确的动作.或是跟孩子玩信谊出版社的教具「耳聪目明」,孩子一边听录音带中的声音,一边挑出正确的声音图卡;信谊还有一套教具「谁是谁」,以叙述性指令,让孩子找到该图卡,例如:「小白兔,穿著红色衣服,跳绳」.
倾听游戏:先跟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做单一指令的进行,之后可以进行两个连续指令或是三个指令,像是「帮妈妈拿○○,○○,○○三样东西过来.」「先去○○,再去○○,最后再去○○」(动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确的动作,就需要专注后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刚开始如果孩子无法进行,可以让孩子先练习复述一次,一边做的时候也可以一边念出刚刚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训练.
猜领袖:全家一起玩猜领袖的游戏,在团体中有一个人带动不同动作,让另一个不知情的人藉由每次的动作转换中去思考,在团体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领袖.这一部分不管是当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在相当专注及够敏感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出跟随或正确判断.
谜底就在图书中:跟孩子说故事后,可以问问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节内容重点如果孩子还是不清楚故事内容,让孩子尝试自己一边看书一边说故事,请他反问家人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做阅读理解的训练,让孩子学习专心听故事,看故事中,还需要理解其中的内容.
传话游戏:回到家中可以问问孩子,学校老师有没有交代哪些活动学校老师有重要事情一定会有联络单,或是其他的联络方式,让孩子尝试讲出来,或要孩子将母亲交代的事情到学校跟老师说,让他练习长时间的记忆;在听的过程中孩子需要一定的专注力,才会记得住,这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责任和习惯.在这部分,亲师沟通相当重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在家中也可以先练习,像是去书房跟爸爸说一件妈妈交代的事情,从近距离短时间的练习,到远距离长时间的传话.
走直线,平衡木:让孩子先练习走直线,在直线中练习专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练习手拿著物品走直线(固体→液体),还可以脚尖接著脚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让双手举直,或是双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动态活动中,丢接球也是专注力的一部分,不专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丢到.
益智游戏:象棋,扑克牌(排顺序,捡红点,心脏病),跳棋,孔明棋,这些活动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以及足够的认知,才能有胜算的机会.认知还不错且活动量高的孩子,对於竞赛性的活动,都会相当有兴趣,且乐此不疲.
电脑软体游戏:现在市面上有相当多的电脑互动软体,只要经过挑选,有很多可以给孩子运用的,而孩子为了要操作滑鼠,还要做很专心的点选.不过不是要孩子整天困在电脑前,而是在父母亲的陪伴下,并搭配学习单进行,尤其不可将电脑软体当成大人打发孩子的工具.
眼到,手到,心到才能专注学习基本上,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需要一定的专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质的学习.所谓的专心,不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罢了,还需要两眼的注视,耳朵要有听到,还要能理解,内化,才有达到学习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过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在以上的活动中,介绍不同的视觉专注,听觉辨识,动作模仿,理解等活动,其实只要掌握这个要素,每个活动都是专注力训练的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人与老师合作下,确实沟通以了解孩子的活动量及不专心的状况,并做出一简单的观察纪录,协助医师对孩子的状况做出判定,医师在更明确的了解评估后,也可能就直接建议利用药物治疗来协助孩子的学习.
下一次,我们将再介绍在活动之外的相关策略建议(生态环境改变,明确的指令,正向的鼓励,培养兴趣找到孩子优势能力,自我训练方式……).
(下篇)
上回我们针对活动量过高的孩子,提供父母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具体活动建议,而除了活动外,建议父母也要做以下的环境,训练方式的审视及调整.
生态环境的改变
先审视自己的家中,孩子是否有进行活动的空间 玩具物品的摆设方式为何 (是一大 桶混乱的玩具,还是有玩具的位置 )活动量高的孩子,更需要空间结构较为一致的环境,太过混乱或是复杂刺激的空间,都可能让孩子无法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最好是一次一个玩具,进行完收好之后,再呈现下一样玩具,甚至对於一些较小或是能力较差的孩子,玩具还不能给整套,只能给其中的一部分,避免太多,否则一下子就分心了.
明确的游戏规则
清楚的规定,坚持的语气,让他知道什麼时候该做什麼事情,有什麼样明确的要求.当然,所谓的要求,也要看孩子的年纪,认知能力决定,在相信孩子能达到的范围内去要求,让他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游戏规则的后果为何 要得到这后果的具体方式又为何 并给予有效的指令.
增强物的使用对於活动量高的孩子,尤其需要立即增强(依据孩子的需要做增强物的选择),且必须多给予正向的鼓励.孩子常因为冲动性高,容易出状况,一直会被叮咛,甚至被处罚,容易感到挫折,自然没什麼自信,所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少一些处罚,清楚的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待,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培养兴趣,找寻学习优势: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学习的优势,孩子还是会努力,尽其可能的让自己乐在其中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对於任何孩子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在一个自信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才会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兴趣也是孩子抒发情绪的管道,不管是音乐,艺术,运动等都是,在享受成就过程当中,也能做到情绪解压.
自我训练
活动量高,不专心,冲动型的孩子,不一定会有学习上的障碍,或是学习低成就;但确实可能因为专注力不足,过动,冲动的特质,影响他的学习成效.如何协助孩子做自我训练是相当重要的,让孩子在了解自己的特质后也懂得自我学习,将需要完成的功课,事情,做出一份时间表,分段进行每项作业,可动静态交错进行,在过程中也可以自我满足增强一下,做好内在的自我规范,以及运用放声思考的方式,将要做的事情先讲出来想一想再行动,也可以一边做一边讲出来做自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