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提供语言运用机会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得成员,是一个社会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离开了社会我们将无法生存。并且,都会在生活中留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进行社交活动,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这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能力。否则,我们很难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语言是社交活动最主要的手段,也就是说要有语言,而且是要有一部分主动语言,这样才能生活。
孤独症儿童同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中,现在他们还是孩子,有成人的呵护与关照,所以他(她)们生活的“较好”。就算没有语言的交流,没有主动的提出需求,在成人的帮助下,也能得到一些“物质”,从而满足自己,得以生存,这样固然是生存了下来。可是等到几年、十年以后,他们都长大了,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不敢奢求他们能很成功的干一番事业,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也不排除个别的孩子的成功,但是少数,后面我是针对大部分孩子而言),只要他们不为社会、家庭、增添太多的负担,能够自己独立的生活,进行一些简单的交往活动,这就是我们的最大心愿。怎样才能达成这个心愿,还要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教,想了很多教育方法,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法…….对没有语言的的孩子或者是个别孩子出现的一些不良情况也一度的伤透脑筋;家长也投入了很多,又出钱,又出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真是难了他(她)们。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通过训练孩子有语言了。我想这也是老师和家长最感动的。
通过个别的语言训练,孩子从没有语言到能模仿发声,有语言了,并且能回答一些问题,取得这样的成果我们很高兴,这是孩子学会语言的过程。孩子为什么要学会语言呢?我想学会语言就是为了交往,为了以它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有了语言并不等于真正的“学会了语言”,而只是处在一个“学会发音的阶段”,后期的语言运用是比学会语言更重要的另一个阶段。这种运用是个别训练所不能达到的,它需要与更多的社会个体相接触,去建立一个交往、沟通的网。在很多人的环境中刺激自己把已经学会的语言“搬出来用”,以达到交往的目的,这就是主动语言的运用了。集体活动就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
1、 集体活动创造了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只有自己说出来别人才能理解,比如:玩游戏时,同时想玩一个玩具、被伤害、不小心伤害到别人时、喜欢这种游戏,不喜欢那种游戏时……..都是语言运用的好机会,老师或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刺激他主动说,不要“包办代替”。
2、 集体活动能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运用语言不只是会说、会用。还要会听、会理解别人的语言,只有这样也才能促进自身的语言运用。老师对着全体的小朋友提要求时,有的能听懂,有的则不能。但不能听懂的小朋友多数都会模仿懂得小朋友的行为,长期这样相互促进,有利于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3、 集体活动的趣味和互动也会促进孩子主动语言的发展,他们情绪好了,运用主动语言的频率也会增高,模仿能力也能提高,从而为语言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语言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果也比较好。还要教他们学说游戏和玩具的名称,如“木头人”、“小花猫”、“皮球”等,让这些孩子既玩得开心,又从中得到了练习说话的机会。
4、 集体活动本身融入了一些儿歌(歌词、手指游戏、体育游戏儿歌等),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念儿歌,也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的习得。
所以,组织集体活动时,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教幼儿学习它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让他们适应一定的语言环境,同时主动的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从而达到我们最终的语言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