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及治疗——分类
目标:
1.使学生能把相关事物联系起来。
2.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程序:
选择数组相关的事物,从动物食品衣服等简单的类别开始。通常,可以用图片教学生进行分类,但有些学生可能要看到实物才能进行分类。
提示:
用身体引导、示范、言语、手势或将这几种提示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逐渐减少提示,以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
入门标准:
能说出事物的名称与动作的名称。
掌握的标准:
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并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
配对。学生将东西分类摆放。每个类别都拿出一张图片,并标出图片的类别。然后,每次都给他一站个不同的图片,并要求他“和(动物)放在一起”。如果学生呢个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给他一堆把各类混在一起的图片,并要求他对图片进行分类,这样就从“配对”过渡到“分类”了。
第二阶段:
理解类别。拿出两张或更多图片,每张都代表一个类别,然后对学生说:“把(动物)给我。”
第三阶段:
说出类别。给学生看一张图片,并问他:“这是什么?”学生应该说出这种事物的名称(例如,奶牛);然后再问学生:“奶牛是什么?”学生应该回答:“奶牛是动物。”
第四阶段:
举例。要求学生根据类别列举一些事物(例如,列举一种动物)。学生列举一个事物之后,就要表扬他,并要求他再列举一个(例如,再列举一种动物)。如果要进行提示,就把各种类别的图片放在桌上,包括要求他列举的类别。
第五阶段:
复杂类别。要求学生列举能满足两个或更多要求的事物。例如,“列举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列举一种你当早饭吃的食物”,“列举一种不在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