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0-12个月
宝宝能理解什么?
0-2个月:可以辨认母语以及妈妈的声音,对音乐旋律和语言中的语调敏感;
2-5个月:可以对语音进行分类,对音节以及音调变化有感知;
5-8个月:喜欢父母可以“帮助练习说话”的说话方式(比如用更温柔的语调、 更简单的表达方式、更慢的语速,有意识的“教”宝宝说话),已将母语中的元音进行归类;
8-12个月:开始将物体与词语相联系。
宝宝能说什么?
0-2个月:宝宝会哭,会砸吧嘴,可能会出现第一个有意识的笑容;
2-5个月:会发出一些元音,比如“啊”、“哦”。(即使先天失聪的孩子,一开始也是会发出这些元音的);
5-8个月:会增加一些辅音的发音,由于吸奶的动作锻炼了用作吮吸的肌肉,因此比如b、d、m、n这些音更容易被发出来;
8-12个月:宝宝开始会模仿,会呀呀学语啦。但是对于母语之外的元音,宝宝会发出的越来越少,直至忽略这些音节。
家长要注意什么?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里,哭是他学会的第一种沟通方式。虽然宝宝还不会运用语言,但他会用各种舌头、嘴唇、牙齿等发出声音。所以家长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让宝宝听到尽可能多的语音语调,多和宝宝说话。如果想实施双语教育的家庭,也要在这个阶段让宝宝多听第二语言的各种语音语调。因为在6个月之后,宝宝就会对他不常听到的元音不敏感了。
12-24个月
小朋友能理解什么?
12-15个月:可以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分界,可以听懂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了;
15-20个月:可以理解对话中的100-150个词汇,哪怕单独冒出的几个词语,小朋友也能听懂。可以通过语境学习新的词汇;
20-24个月:一般情况下可以听懂150-200个词汇,并且开始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小朋友能说什么?
12-15个月:可以说出一连串的元音和辅音,有时能蹦出一两个字(也许读音并不完整);
15-20个月:也许每个月都能新冒出一两个词语,以名词为主。而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6个月甚至更久;
20-24个月:2岁之前孩子一个词都不会说并不奇怪,但大部分孩子可以平均说50-150个词语。到这个阶段末,就会迎来第一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期间小朋友平均每天能新掌握8个词语。因此要做好词汇与实物的对应。
家长要注意什么?
每个孩子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孩子18个月就进入了语言的“爆炸期”,也有的孩子要等到2岁后,因此如果孩子开口晚,不要过于着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有时要学会“装傻”,不要太善解人意,孩子还没机会表达,你就猜到他要什么了。
24-36个月
孩子能理解什么?
24-30个月:平均能理解500个词语,并且能区分词语分类;
30-36个月:基本能掌握这门语言的各个方面,开始理解语法。
孩子能说什么?
24-30个月:随着语言“关键期”的到来,词汇量开始爆炸式增长。平均能说250-300个词汇,开始冒出一些两个词的词组,初步理解性别和数字;
30-36个月:在说话时开始增加语法,起初会经历一个“语法混乱错误”的阶段,但是在逐渐记住规则后,慢慢掌握越来越多的语法规则。
家长要注意什么?
如果说第一年是宝宝吸收大量读音从而习得词语的关键一年,那第三年就是习得语法的关键一年。作为深受四六级残害的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词汇可以死记硬背,但是读音、语法却没那么容易“被记住”,更多的要靠语感。而所谓的语感,在出生后的前三年就已经植入在你的脑中,如果不是常用的语言,“语感”在你小时候就和你挥手bye-bye了。在2-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练习两个词词组阶段,比如“妈妈上班”、“宝宝吃饭”,在此之后,不会有三个词的词组阶段,而是直接跳到说句子的阶段了。说句子时,孩子一开始肯定会犯语法上的错误,注意,在孩子3岁前纠正其语法错误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他们不仅不能理解这些逻辑,反而会因为你的态度而变得害羞不敢开口。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说“昨天我要去游泳”时,回答他“对,昨天你去游泳啦,妈妈也去游泳了,爸爸也去游泳了,宝宝游的真棒!”这样,在无形中就为孩子示范了正确的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