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自闭症儿童功能性语言?
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小及重复刻板行为等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症状表现,而社交能力最初是体现在孩子功能性语言的上。所谓功能性语言主要是指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有用的,在适当的时候用得着的的语言。功能性语言不只只有声音而已,它还包括其他无声语言的沟通方法等。
最初的功能性语言包括以下内容:
1、 表达自我需要的语言(要,我要……,我想……);
2、 一般交往性的礼貌语言(你好,谢谢,再见等);
3、 描述一般事物的语言(这是XX,这是干什么用的等);
4、 回答社会问题的语言(姓名,年龄,住址等);
5、 简单动词的使用;
6、 描述自我状态的语言(我看见XX,我有XX,我渴了等);
7、 对不知道的问题回答不知道;
8、 呼名征求别人意见,请求别人帮助的语言(某某,我可以……?)。
自闭症孩子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才能教孩子功能性语言呢?
其实这并没有一个界限,在孩子学会叫妈妈、爸爸时,我们也可以去过渡,让孩子主动叫妈妈和爸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细节,要结合人物照片或者是一个情景。这个内容假如是在家庭中的话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可以老师可以跟家长交流或者把方法给家长说,让家长利用这个家庭环境。不能凭空的去让孩子说。同时要注意一个量的积累,孩子只有大脑里面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只要量积累到了,孩子再到这个环境中时便会自己去表达,当然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功能性语言的激发。
当孩子学会一个新的内容时,我们又该怎样去往功能性语言过渡呢?
例如孩子这个时候会仿说“抱抱我”,首先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如:每当孩子要求大人抱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模仿说:抱抱我。在没有情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创造出这个情景,然后便是让孩子由口型仿说——听觉仿说——听觉复述——提示下表达 ——主动表达。再这个过程去过渡时,老师一定要对孩子做到察颜观色,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去变换表达方式,前提是必须要结合情景,在自然的生活中让孩子去靠听觉至复述下进行表达!孩子在每个阶段的练习中都在积累词汇量,同时也能改善自己的听觉记忆与听觉广度能力。唇部肌肉、思维理解能力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有时孩子在口渴的时候会自己主动的去拿杯子,即使打不开也不知道用语言求助于身旁的老师;而有的孩子则完全依赖于等待老师去完成。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主动性语言激发的初期,当孩子选择拿杯子时,老师可边做打开杯子的动作边表达“打开”或“帮我(打开)”,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老师可用眼神和表情做为辅助,并要求孩子跟着老师的口型一起模仿表达。如此反复,每当孩子想要喝水时,就用同样简短的语言提示孩子表达,让孩子逐渐明白此时此刻的情景中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
2、听觉仿说
通过大量的模仿下表达,孩子会对喝水这一情景有所了解,但孩子仍然不能有效的自己主动进行表达,这时为了让孩子有听觉仿说的主动意识,老师可通过听觉仿说的形式来引导孩子进行表达。
3、听觉复述
虽然孩子对情景有所理解,也具备听觉仿说的能力,但仍然不能主动表达时,老师不要急着要求孩子来进行主动的表达,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可采用听觉复述的形式。
4、提示下表达
很多孩子会出现时而能主动表达,时而又忘记如何表达的情况,这时我们不要急于去提示孩子,而是要在观察孩子行为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或等待孩子几秒种,这样通过孩子观察、思考建立在孩子理解基础上的语言,孩子才能更好的接受、运用、吸收。
5、主动表达
孩子在经过口型仿说——听觉仿说——听觉复述——提示下表达 ——主动表达之后,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耐心,有技巧的去引导、激发。
任何训练都是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的,功能性语言的激发更是如此!我们要开发孤独症儿童的口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应用口语并转换为语言的能力! 每个练习都是需要大量的量的积累,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