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学会放手,给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并非那么容易。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或轻或重的智能障碍及刻板、拒绝变化等特点,另一方面关于培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往往也是家族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家长的重心往往在于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生活技能的形成。
很多孤独症儿童在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方面都有困难,在像穿衣服、吃饭等适当的社会行为方面往往大部分需要成人的帮助。然而,在科学的训练和细心的关怀下,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能够学会相当复杂的自我帮助性技能。但家长并没有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致使自己成为孩子永久性的生活保姆。这是最令家长痛心的,也是家长最不希望的。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孩子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托班育儿知识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孩子在游戏、娱乐润物细无声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孩子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孩子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孩子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孩子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孩子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小朋友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有的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
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有些孩子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或家长的培养和练习,孩子跨到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孩子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必要时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孩子他可怜、”等诸多借口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学校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庭和机构同心,对孩子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那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孩子机构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孤独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家庭和机构相结合,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