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滞
例如,一名6岁男孩,3岁前由外婆领养,外婆个性沉默少言,平时很少与孩子交谈。孩子语言发育迟滞,只会喊“爸爸”、“妈妈”,2~3岁时才会讲单词,把“牛奶”叫成“奶奶”,“肚子”说成“肚肚”,“汽车”叫成“嘟嘟”等。4岁才会讲短语,如“妈妈抱抱”,“宝宝吃”,“外面去”等。4岁进幼儿园,与小伙伴玩耍时从不主动说话,爱画画,特别喜欢玩积木,想象力丰富。在幼儿园里胆小,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多次启发他发言,他站起来不是结结巴巴讲不清,就是小声哼哼又坐下。老师教的简单故事,他不能复述,常常急得面红耳赤,搔头摸耳,甚至发脾气或哭泣。他会唱短的儿歌,数数“1~50”,5之内的加减法会口算,智力发育良好。在家与父母可简单交谈,发音清晰,但语速较慢。他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讲话句子短,每句五六个字。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讲话少而来求治。经检查,患儿的耳、喉、舌等未见异常,听力正常,诊断为表达性语言障碍。
防治
主要根据发育性语言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对听力有缺陷的儿童,应及早发现并予以治疗,因为改善听力对促进语言发育有重要作用。
感受性语言障碍的孩子,其预后较差。需经过特殊的训练,在专门学校,通过专门培养,才有可能获得语言能力。特殊训练的重点在于训练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听觉知觉。轻度的孩子恢复较好,重度的较差。
表达性语言障碍者,一般与环境因素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家长要从小注意儿童的语言教育和训练。孩子是模仿周围的人学会说话的。孩子最初的语言活动,是在愉快的时候,对成人的逗引用声音表示回答开始的。不过,这时的语言还只是处在发音阶段。真正的语言,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意开始的。在孩子周岁前从训练“听”的能力人手,为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若1岁半后孩子不肯说话,而用手势或表情示意时,周围人可故意表示不懂,以促使他说话。
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家长要耐心。语言训练,需反复进行,不要怕重复,重复是必要的。孩子“听”多了,以后能较快地对能听懂的话作出反应,从而及早掌握语言,接受教育和获得知识。
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