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四年,自闭儿终于开口
4年前,3岁的儿子患上自闭症,从此不再说话、不与外界交往。母亲朱建芬毅然辞去工作,陪着儿子上幼儿园,用爱心、耐心帮他进行康复训练。近日,儿子在游戏时喊出了一声“妈妈”,让朱建芬感动得泪流满面。
“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澎澎也过来一起玩吧!”昨天上午,在靖江市大觉幼儿园内,朱建芬正站在一群孩子中间,不断鼓励着澎澎与其他同学接触。4年来,朱建芬天天这样陪护着儿子,引导他渐渐走出封闭的世界。
儿子突患怪病不再讲话
“像每个妈妈一样,有了澎澎后,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朱建芬家住靖江市孤山镇普光村谢家埭,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朱建芬回忆说,澎澎3岁生日后,她发现澎澎与其他小孩不同,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明显反应,并且不停地尖叫、哭闹。开始时澎澎不愿听别人说话,后来连原来会叫的“爸爸”“妈妈”也不叫了。
“病症最严重时,儿子只要一闲下来,就会低着头机械式地在原地不停转圈……”朱建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在上海一家专业鉴定机构,朱建芬得到了一个最不愿意接受的结论:澎澎患了自闭症。
“普天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可对我来说,只希望儿子能安静一会儿,可以跟我说几句话就满足了。”
幼儿园里当起“陪读妈妈”
为治病,朱建芬和丈夫带着儿子四处求人,可专业康复中心每小时40至80元的高昂费用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担。朱建芬与丈夫商量后,决定辞掉电脑培训老师的工作,陪澎澎上学。
2004年暑假后开学第一天,澎澎的到来让大觉幼儿园园长冯亚珠犯了难。这样的孩子进园,他能正常上课吗?怎么保障他的安全?朱建芬苦苦恳求,表示她会一步不离地看护好小澎澎。最终,冯园长被朱建芬打动,同意让小澎澎入学。
上学后,朱建芬在校园里当起了“陪读妈妈”。每天不管上课、活动,她都陪伴在澎澎身边,引导儿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帮助儿子恢复交流能力。4年来,在妈妈和老师的双重照顾下,澎澎学习、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默写拼音可以得到一百分。
一声“妈妈”让她泪流满面
4年里,朱建芬自己翻阅各种书籍,寻找关于“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因为患自闭症,澎澎一直不会使用筷子,朱建芬想尽了办法。她找来几粒蚕豆,从一个碗夹进另一个碗。重复几次后,小澎澎有了点反应,朱建芬抓住机会让他试着夹蚕豆。练了一段时间后,朱建芬又把蚕豆换成圆溜溜的花生米,之后再换成黄豆。就这样,夹豆训练坚持了两年,澎澎终于能熟练地使用筷子。
上幼儿园要学习拼音。朱建芬找来蜡烛、白纸,陪儿子玩吹蜡烛、吹白纸的游戏,教澎澎练习吐气。每天,朱建芬还要把澎澎带到镜子前,学动物叫、做口型操。
近日,儿子玩游戏时突然跌倒,朱建芬赶紧跑上去想扶他起来。澎澎突然抬起头,向她不太清楚地喊了声“妈———妈”。
“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词,让我惊讶不已,这是儿子患自闭症后第一次说话啊!”朱建芬和丈夫像两个孩子似的又哭又笑。那一刻,他们看到了希望,觉得4年来所有的绝望、艰辛都消失了。
虽然目前澎澎在幼儿园里很开心,但朱建芬却喜忧参半。去年,澎澎幼儿园毕业,却没有合适的小学接收,只好继续待在幼儿园里。朱建芬希望孩子能顺利上小学和初中,得到专业老师的教导,日后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