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唯一特殊孩童辅读班开学 锅碗瓢盆做另类教材
领导新书包的特殊孩子好高兴。
韦兴准确地写出了他的学校名和自己的名字。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正芳 文/图
9月1日,对于杨先生一家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他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杨健(化名)终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了——南宁市兴宁区燕子岭小学特殊孩子辅读班正式开学,接收了包括杨健在内的8名特殊孩子。
根据医院测试
学校因材施教
燕子岭小学的开学仪式上,学校为18名特殊孩子赠送书包和作业本(其中10名是原有的特殊孩子)。孩子们没有感言,但脸上灿烂的笑容表达了他们心里的感受。
据燕子岭小学常务副校长赵桃艳介绍,该校从1993年开始招收特殊孩子,一些孩子经过辅导训练后,达到了普通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可转到普通班学习,如今已有12名孩子转到了普通班。之前已有一个10名孩子的班,今年增加一个8名孩子的班,学校为每个班各配备了两名老师。如果孩子患有多动症、孤独症或轻微的智障,到医院进行各项能力测试后,都可以到学校读书。学校会根据医院的测试结果,对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据了解,因燕子岭小学从事特殊孩子教育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比较适合特殊孩子的生存及发展。因此,今年教育部门将秋季学期唯一招收的一个特殊教育辅导班设到了该校。
赵桃艳为特殊孩子背上新书包。
锅碗瓢盆做“教材”
特殊孩子学自理
开学仪式过后,特教班里热闹起来,有的孩子在哭,有的孩子满教室跑,也有的孩子呆呆地坐着。这些孩子该如何上课?赵桃艳介绍,与其他孩子相比,对特殊孩子教育,要着重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因此,在教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些特殊的“教材”——锅碗瓢盆和煤气灶,原来是教孩子们如何煮饭煮菜的。
赵桃艳说:“这些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小心呵护下生存,所以学校将从提高自理能力上下功夫,使他们今后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生活。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种菜、锄草等劳动,让他们也享受劳动的过程和果实。同时,在学习上,特教班将与普通班学生结对子,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学习水平。”
在记者采访时,一名叫韦兴(化名)的学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韦兴是一名中度弱智的孩子,经过6年的辅导教育后,他看起来已与其他普通孩子没有两样。他主动地向记者打招呼,说话很有礼貌,当看到新来的同学因为玩具不够而不高兴时,他悄悄跑下楼,将他以前玩过的一大筐玩具拿到楼上,招呼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玩。他还为记者写下了他的姓名和学校。老师说:“他以前来时,也是什么都不懂的,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专门老师辅导
解除家长心病
一间10多平方米的教室,是8名特殊新生的教室,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以此表达对孩子们的欢迎。杨健今年7岁半,患多动症,从幼儿园毕业后,杨先生夫妇就一直担心没有学校接收他。
以前杨健曾到专门的儿童康复中心接受过治疗,杨先生无奈地说:“费用太高了,一年下来起码要2万元,我和爱人都在打工,这负担太大。又不能把他丢在家里不管,真希望有所学校能收留他。正在伤脑筋时,听朋友说南宁市燕子岭小学接收这样的孩子,只需到医院做评估。于是我们立即去医院做了测试,赶在开学时来报名。在这里读书所有的学费都免了,大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从语气中听得出来,杨先生非常高兴。
更让杨先生放心的是,学校还安排了专门的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辅导和照顾,杨先生说:“正常小孩教几遍就行了,我的小孩起码要教上百遍甚至上千遍。现在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又除去了我们另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