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星爸星妈首聚 竟似老友重逢

作者: 更新时间:2009-03-18 点击数: 百度一下

发信人: ypli (^_^,我爱我家), 信区: See_Feebles
标  题: 星爸星妈首聚 竟似老友重逢(1)
发信站: 郁金香BBS站 (2009年03月16日20:32: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南方都市报》

  他们的孩子被称为星星,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家长。尽管是首次相聚,但相似的境遇、共同的心愿,让他们情同故友。上周六,本报发起佛山首次星星家长会,来自佛山市各区的24名自闭儿家长参加。会上,星星家长们又哭又笑,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太多话要说哭笑由心底

  原本只有12位家长报名首次星星家长会现场,来了24位家长。“太多话想说了。”参加星星家长会的很多家长这样感慨。家长会还没开始,一些提前到场的家长就已三五成群,彼此询问起星儿的情况来。家长们说,目前自闭症还不为人理解,他们平时的很多话只能憋在心中,精神压力很大。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星儿家长们也很少主动结识和来往。用佛山星儿康复中心负责人温远霞的话说,“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个凄凉的故事。”

  上周六家长会现场,星星家长们的讲述,一度令会场的气氛感伤。在互相讲述和聆听中,家长们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反应:或双眼噙泪,或释然微笑。家长会中,很多家长眼圈通红、欲言又止,还有家长忍不住走出教室、独自哭泣。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倒出心中郁积已久的苦水,并能结识这么多相似的家长,仿佛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此次星星家长会的初衷正是想为星星家长们创造一个机会,使他们能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并在情感和心理上相互支持。

  首次星星家长会结束后,本报汇总星星家长的联系方式,建立名为“佛山星星家长互助同盟”QQ群(群号:82704686),以期星星家长们能彼此支持,走得更远。会后一些家长发来短信称,这个平台让星星家长们重燃希望。

  经验共分享育儿先自救

  除了相互倾吐心声,星星家长们还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家住禅城南庄的沈女士讲述了自己四年来辗转佛山、广州、青岛等地为儿子求医的经历。南海罗村李女士介绍,她在接受相关培训后,自己花七年时间在家为自闭症儿子做培训,终于让四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得以顺利就读于普通学校,并成长为“三好学生”。

  沈女士和李女士两位妈妈,成为星星家长会上的“明星家长”。在她们的讲述过程中,一些家长频频举手追问细节,有的则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笔和本,埋头做起了记录。散会后,有些家长仍不满足,将两位母亲团团围住、交流育儿经验。

  由于家长会讨论气氛热烈,本定于上午9点至11点的家长会不得不延长近一小时才告结束。家长会的热烈气氛令人宽慰,但也含隐忧。在倾听并记录下所有星星家长的发言后,温远霞不无担忧地表示:“我觉得很多家长对自闭症还缺乏足够了解,他们太需要培训了!”温远霞称,将联系自闭症权威专家来佛山为星星家长讲课,“星星家长首先要学会自救”。

  最亮“星”妈

  “七年抗战”她赢了

  她的儿子是星星,她是星星母亲。

  7年前,她的儿子被确诊为星星,她是收入稳定的职业妇女;

  现在,通过她的努力,儿子已能和普通孩子一样上普通学校,还是“三好学生”,她却已成全职照顾儿子的星星家长。

  前日的星星家长会,最“耀眼”星星家长非南海罗村的李女士莫属。跟大多数家长木然或悲伤的神情不同,身穿鲜艳紫红外套的李女士则笑容满面。会场上,有位家长用疑惑的眼神注视着她,小声问周围的人:“她也是星儿家长?”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在罗村读四年级,数学成绩不错,还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而早在他4岁时,却是话都不会说一句。前日,这个幸运的小星星随妈妈来参加家长会。跟其他自闭儿不同,他始终安静地翻看着报纸,除了偶尔晃动凳子外,行为也很得体。别人叫他名字,他就回过头来羞涩地笑。

  在与会的星星家长们眼里,李女士和她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但李女士灿烂笑容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付出。

  李女士是湖南人,本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为给孩子治病,她彻底放弃了工作,来佛山投靠丈夫。“当年的同事,现在每月都拿五六千了。”李女士表示,为了孩子而放弃事业,她从未后悔过。

  当年,儿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后,李女士去广州参加了自闭症家长培训,还抱回六本培训教材仔细钻研。由于外面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收费太贵,她决定自己在家对孩子训练。“真是‘七年抗战’!”李女士这样来总结那段日子。

  多年来,李女士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训星攻略”。前日的家长会上,她对与会的、还在摸索中的星星家长们和盘托出。[page]

星妈支招 

  锦囊一:小闹钟定时,告诉星星时间是什么

  自闭症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高度分散,这让众多星星家长头疼不已。

  对此,李女士贡献了一个妙招:用小闹钟定时。在培训儿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李女士首先跟儿子明确要花多长时间,并用小闹钟定时,时间到了闹钟就会叮叮响起。李女士说:“这样能让孩子逐渐有明确的时间概念。”

  锦囊二:图文物结合,告诉星星世界是什么

  如何教自闭症孩子认知事物?

  李女士的做法是,同时将实物、照片和文字摆在一起,让孩子对某个事物加深印象。“其实方法很简单,但需要反复训练。”李女士说,教星星们认识一样事物,通常需要一个月,“很多星儿家长缺乏耐心,没训练几天就不耐烦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锦囊三:拼两张桌子,告诉星星耐心是什么

  李女士回忆,刚开始培训儿子时,儿子通常焦躁多动。她就把儿子摁在墙角,用两张桌子围住他。“任凭他怎么蹦跳哭叫,我都装作没听见。这样过了三天,他很少再胡乱发脾气了。”

  说到这段,李女士不由得收敛起笑容。她表示,虽然自己心里也很不忍,但为了孩子,星星家长必须要先战胜自己。

星星可知父母心

  家长会上,星星家长们的表情透露了他们平时难得让外人一见的内心。他们的处境,让人动容。

  表情———释

  这是一场持久战

  “医生说孩子是自闭儿时,我还不知道有多严重,还打电话跟丈夫说:”医生说你儿子有自闭症呢!‘“昨天的家长会上,沈女士的讲述引起一片唏嘘和笑声。当她说道:”等回来上网一查,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自闭儿长大后生活无法自理‘时,感觉天都黑了。“家长会的整间教室突然安静下来。

  沈女士说,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他们夫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但“知道得越多越觉得害怕”。看到本报《开启自闭之门》系列报道后,沈女士曾在本地论坛发帖,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身边既没有可借鉴的例子,也完全不知道怎么训练,心情随着孩子的表现像过山车一般起伏!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失眠、伤心、绝望,想不通为什么这样?到底是谁的错?”她回忆,有段时间夫妇俩也会因自闭症孩子互相推诿、吵架,甚至闹离婚。

  后来,医生给沈女士的建议是:辞职。这让她无法接受。当时,她和丈夫刚开了家小工厂,事业正待起步。也正因为这样,夫妇俩只能让孩子匆匆结束在广州某机构的培训回到佛山。现在,沈女士家的星星半天在普通幼儿园就读,另外半天在一家私人机构接受培训。沈女士对此表示很内疚。

  因为自闭症孩子通常不被理解,沈女士夫妇俩常感到孤独。“情愿孩子断条胳膊少条腿,明显是残疾人,(这样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宽容。”沈女士说,自闭症孩子一旦有问题行为,因为不被理解,外人也就很难原谅他。她自己常会编一些理由来搪塞别人,比如怀孕氧气不足等来解释孩子是自闭儿的原因。听闻此言,不少星星家长露出会意的笑容。

  讲述四年来携子求医的经历,沈女士的表情始终显得从容而镇静。她还跟家长们开玩笑:“王菲生个女儿是兔唇,全社会都关注兔唇。为什么不是自闭症呢?”沈女士说,“有这样一个孩子,也许是上天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是一场持久战。”并称这几年她自己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心气盛,看到别人做不好就不顺眼,现在心平气和了很多。

  表情———哀

  宁愿他是明显残疾

  到教室后,叶先生夫妇选择坐在最后一排。二十多个家长是初次见面,但由于经历相似,家长的谈话中难免渗透着熟悉的悲伤和无奈。听着其他家长讲述育子故事,叶先生的眼睛立刻红了,只说了一句“我的孩子病情严重得多”,随后一个人低着头走出教室。

  和大多数家长不同,叶先生对外从不隐瞒孩子的情况。“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瞒的,孩子有病迟早藏不住,我都跟同事、邻居讲了,但是没有几个知道到底什么是自闭症,村里人都当孩子是智力有问题。”

  叶先生老家在云浮,夫妇二人都在石湾打工,两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2000元多一点。“孩子一个月康复训练要花将近3000块,我们每月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够。孩子5岁了,属严重自闭症孩子,教室里那些孩子还能认得爸爸妈妈,我家的小孩连爸妈都不认识,大人要时刻在孩子身边,孩子上厕所时,不看着他,他自己就拿着大便玩。”叶先生讲述自家星星的情况时,久久凝视窗外,眼里盈满泪水。

  “很多家长经济条件好,能让孩子长期接受治疗,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啊。”去年过年前,叶先生把孩子送去本地某康复机构,“每月2800元,8个月下来,家里积蓄全部花完,实在没有钱了,维持不了,不放弃治疗能有什么办法呢?”叶先生叹了口气,说家里很多亲友建议他干脆把孩子放在福利院门口,等好心人捡走,然后再生一个。“但我们现在都怕了,万一再生个自闭症孩子呢?”

  叶先生希望政府能多关注一点自闭症孩子。“跟很多家长的想法一样,我宁愿孩子是外在的残疾。现在孩子表面看上去很健康,最严重的问题都隐藏起来了。”

  表情———愁

  希望他比我早死

  罗女士带着8岁大的斌斌(化名)参加了家长会。斌斌生得虎头虎脑,两个明亮的大眼睛,额头前还留了一撮长刘海。妈妈与记者聊天时,斌斌自己跑到操场上玩耍。看着偌大的操场上,小小的身影在花坛前徘徊,罗女士禁不住颤抖,“如果不告诉你,你看得出孩子有自闭症么?”  看着自顾自玩耍的斌斌,罗女士愁眉不展,“我希望他比我死得早。”

  当被诊断出是自闭症后,斌斌在广州某康复中心培训了三年。斌斌的爸爸在云浮当兵,没法转业回佛山,但云浮又没有康复机构,罗女士只能辞职专门带孩子。高昂的培训费用很快让这个月收入仅1000元的家庭难以承受。目前,斌斌在启聪学校读一年级,话还说不全,只会发出“嗯、嗯”的声音。

  罗女士回忆,往往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又被一些事情勾起希望。一次,斌斌的表姐来家住了一段时间,对斌斌非常好。临走那天,斌斌竟然开口说“表姐走了”,还哭了一整夜。罗女士不住在心里问自己:“难道他真的没有感情么?”那一夜,罗女士和斌斌母子相对而泣,却像两个世界的人。

  散会后,记者和罗女士一家吃午饭,斌斌总是坐立不定,还把勺子伸进别人的盘中。罗女士高举巴掌拍过去,却轻轻落在斌斌的手背上。“要是不知道他有这个病,别人肯定会说我家教不好,太宠孩子了。”罗女士担忧的是,现在孩子还小,她还能控制得了他,等到孩子完全长大后,自己的力气拗不过他,那时孩子该怎么办?

  表情———抑

  只想活得有目标

  “以后还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好像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希望。”家长会上,麦先生用手不住地捶桌子,沉闷的声响在教室里回荡。这个40岁的中年男人,头发斑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不少。

  7年前,麦先生2岁大的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为给孩子治疗,麦先生说已经花了三十多万,但仍然看不到希望,全家几乎心灰意冷。周围人的不理解也让他倍感压抑,“很多亲友不了解自闭症,别的孩子也老给他白眼,知道孩子病情的朋友,因为怕我们伤心,也从不当我们的面提起……”

  两个小时的家长会,麦先生没有流下一滴泪水。当记者问他有什么希望时,他终于忍不住哽咽。“我只希望有一个目标。花了这么多钱,我根本不知道孩子以后会怎样。这个病根本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只能像训练动物一样,其实我们也不忍心啊。”

  作为父亲,麦先生还要担负养家重任。他一字一顿地说,“只要能把孩子治好,我再怎么加班都不怕。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如果以后没有专门的机构接收他,父母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佛山星星家长互助同盟

  QQ群(82704686)

  星星家长纷纷发来祝贺短信:

  有爱就有希望,一起努力吧!

  ———南海罗女士

  感谢你们牵头,继续向前走,星星都需要你们的帮助。

  ———禅城谢先生

  感谢你们牵头建立这个平台。星星家长要相互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南海陈女士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教养小孩没有奇迹 如何越来越好命
下一篇:《江报直播室》关注孤独症患儿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青少年缘何厌恶家务
  • 中小学都应配心理老师
  • 中国首家“道道阁儿童之家”开通
  • 她终于打开了心扉 自闭外来生在帮助下有了可喜变化
  • 南下小学给予自闭症儿童同等受教育权
  • 兰州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8%孩子精神健康堪忧
  • 热点话题 :孤独症发病率上升
  • 孩子老人是心理疾病高发人群
  • 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
  • 德国的残障人士社会辅助体系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语言
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