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使长成“魔鬼”
互相较劲的母子
皓皓妈——
今天是皓婆婆的生日,
晚上我打电话去皓舅舅家,让皓皓和皓婆婆说一句“生日快乐”。本来就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老人家,也要这些小娃娃来哄。偏偏皓皓顾着玩,我让他讲电话,他还要捂着耳朵,专门躲着我。后来我只好挂了电话,和我妈妈说“一会再让他打给你。”
放下电话,我和皓皓说“今天是婆婆生日,你也知道,让你和婆婆说一句生日快乐,难道这么难吗?妈妈让你听电话,你也不听,怎么能够这么没有礼貌呢?妈妈让你听电话,你不理妈妈,妈妈也不理你。”
之后,我就自己看电视,看书,就是不再和他说话,连看也不看他。
后来,我躺在床上,皓把脸靠着我,然后又用手来碰碰我,一心就是要我理他。我说,“妈妈不理不礼貌的孩子。”他说“不要嘛。”皓爸把电话拿过来,“那你怎样?”皓拿着电话,就打电话给婆婆。可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回家,所以一直没有人接电话。打到皓舅舅家,又说刚刚走。
皓找不到皓婆婆,我对他说:“有些事情,错过,就是错过,不是样样都可以等一会的。”
时间差中,皓睡觉,我再打电话给皓外婆,她说“算了,他都打电话了,说明他知道错,就算吧。”
我是否也有点孩子气,在和孩子较劲?
小沛越大越执拗
二豆豆——
小沛上暑期美术班。
今天,爸爸接她时,她正愁眉苦脸地找她的油画棒。后来老师找了一只粉色的给她。她说,我有粉色的,这只不是我的。可是地上再找不到别的了,估计小朋友拿错了。她就是不罢休。
后来又要买高年级同学画水彩画的颜料和工具,她爸爸为了安抚她,就买了一套。回到家,我说,人家学了一年,素描还没学完,怎么就这么着急买这个?她爸爸没好气的说,你没见她那样子,我都想揍她一顿。
我说服小沛,把工具收拾好,以后再用。
下午回来,又缠我要看她的工具,看了之后,说,老师怎么只给了我4只笔,别的哥哥姐姐都是5只笔,我少一只红色的。马上就哭了起来。我说,算了,咱家不是有毛笔吗?够5只就行了。她还是不罢休, 第二天一定要自己找老师要。
宝宝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俯首帖耳的天使,变成让你“咬牙切齿”的魔鬼。此时,他们的小脑袋瓜儿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父母如何理解他们的一些与前不同的举止呢?
当天使长成了“魔鬼”
“俯首帖耳”的小宝宝,长成了开始满地乱窜的小“危险分子”,母子间的过招使得喜欢把一切事物都控制得有条不紊的父母们开始觉得有莫名的失败感。
这里有11条让你更了解长大后的“小魔鬼”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的“秘诀”。
1、玩,宝宝的“圣经”
在孩子小小的心里,以为生活是由无穷无尽的游游荡荡、糖果和玩具、拥抱和喜爱构成的。他们习惯去体会非常简单的快乐;出去玩,第一次骑旋转木马,第一次去踏青。有时你追着他们满地跑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人。所以他们有的时候逆反、任性一下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件不开心的小事可能背离了他对美好游玩生活的想像。
2、一脚界线里,一脚界线外
尽管宝宝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了,可他们还是很容易被一些新的情况和情绪弄得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是常常出现的。所以孩子们需要父母规范他们的生活,需要有清楚的和前后一致的信息,来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界线的存在可以让孩子们有安全感,但同时界线也应该是跟年龄结合在一起的,不要指望着一个两岁匠孩子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图书里保持安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3、孩子的口号是“让我来吧!”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吸引着宝宝,希望自己亲自演示一下。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就开始有了一种想要自己管自己的想法:只要他刚刚学会走路,就觉得自己有了“独行天下”的本事了。他觉得我能做得到这个,别的事情也难不倒我。
在这时不要发挥你的管理欲,只要可能,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事,而不要因为怕他做错而阻止他,或帮助他,甚至替代他,这样你阻止的不仅仅是一件小事,说得严重点儿,会扼杀他亲历亲为的信心。
4、孩子不仅喜欢异想开开,而且信以为真
孩子的想象力简直让你吃惊,他们可以天马行空,而且会因为得到你的信任和理解而特别开心。然而当他们的想像力开始增长起来时,其他的一些感受:如害怕、不安和噩梦也会随之而来。千万不能对这些不理不睬或小看它们,这果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孩子说床底下有鬼,那就告诉他,你把它一脚踢出了窗外,他现在可以好好地上床睡觉了。
5、“孔融让梨”非孩子的本性
孩子喜欢和别的孩子一块玩,在一起唧唧喳喳地,美滋滋地一块跳舞,做游戏。但是不要期待着他们会自愿地分享玩具,懂得分享和给予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你需要引导并告诉孩子要轮流和小朋友玩,并且不要霸道地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至于“化游戏为干戈,挂彩收场”。再有一个不让孩子吵架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孩子足够的玩具。
6、挑食绝对是他们的专有名词
很少有父母不为孩子挑食而发愁的。不用着急,这是孩子典型的通病。他们爱吃的东西都是平淡无味的:比如说像米饭、面包、土豆泥、黏糊糊的继,其实只要孩子还能从每一样菜当中吃一点点,那么他就不会缺乏营养。如果你强迫他吃各式各样的东西,结果也只是事与愿违。孩子的菜单最主要就是营养均衡,而且全心全意不妨试一试从颜色和式样上变化一下,投其所好嘛!
7、时间观念对于宝宝来说等于零
小年龄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是优哉游哉的,无论是穿衣,还是吃饭,包括做游戏——这有时会让赶时间的父母干着急。但是孩子是不可能懂得抓紧时间的,因为他对时间毫无概念,相反,你则需要把时间到他们的每个活动中去。可以用游戏的办法:比如说比赛穿衣服,或者是在录音机的一首歌曲结束之前把衣服脱掉,当然偶尔需要小糖果或一个夸奖作为犒劳。
8、孩子是“自律迷”
当孩子已经模糊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想说服他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也很难;他会只坐在某个椅子上,只用某个茶杯喝水等等,然而这种固执是孩子的一个特殊方式,他想开始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所以你能做的不是跟他较劲,而是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者给他另外的选择,而不是下命令。
9、语言使孩子文明
如果你能每天跟孩子说话、讲故事,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一些语言技巧,而这些语言反过来会帮助他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们常常不懂得怎样把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相反他会直接采取行动。他不说“我要”,而是直接去抢,他不会说“我生你气了”,而是动手就打。想让孩子做“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就教他多说话,多认字吧。
10、事事关心
宝宝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且他们的理解力远比可以表达出来的要多。一旦他们的语言技巧开始丰富起来,他就会用连珠泡似的问题来纠缠你。比如说很小和事情便会引发一边串的问题:“为什么天会下雨呢,它在哭吗?”“花草变棣了,我会变绿吗?”“花草树森也需要喝水呀。它的嘴长在哪里?”“为什么只需要喝水,它不吃饭吗?”“它们会和我我一样长大吗?”“他们长得为什么 不像我呀?”……有时回答孩子的问题会让你感觉到生命是件让你惊奇的东西,当然也不排除将你的耐心逼到“走投无路”。不过,相信这是最甜蜜的磨炼,而且你们对此乐此不疲。
1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个孩子个性不同,这些差异伴着他们的成长也开始浮出水面。你的孩子会开始透露一些特殊的才能,兴趣和个性特征。他会在某些领域非常出色,但也有可能在一些其他地方有些笨拙,而且这些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孩子们无论是寄送还是开朗,喜欢体育还是喜欢文艺,都不重要,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想在为的最好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对这一条而言,无论孩子是十八个月还是十八岁都没有什么区别。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