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每年新增自闭症系列障碍儿童约300名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孤独天使”,外表毫无缺陷,却又像是唤不醒的天使,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婴幼儿因为大脑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数据显示,无锡每年新增自闭症系列障碍儿童300名左右,新增典型自闭症儿童100名左右。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让我们倾听“孤独天使”成长背后的心声……
“对儿子我有一万种设想,但这绝对是一万零一种”
“确诊儿子患有自闭症时,我只想抱着他从楼上跳下去!”方女士说得决绝。时隔半年,依然能从她眼中寻到当时绝望的影子。
丈夫是研究生,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自己是本科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儿子出生时,一家人欣喜若狂。怎么也没想到,3岁多了,儿子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单字,且不愿与人交流,语言功能进一步弱化。赶紧送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智力低下,方女士不相信。仔细搜索相关资料后,自闭症这个陌生的词汇跃入脑海,不相信还是不相信,可经过反复论证,事实给了方女士当头一棒。
窝在家整整三个月,看着外表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的儿子,方女士欲哭无泪。自杀的念头在家人的劝阻下收了起来,可以后怎么办?方女士无奈地说:“知道吗?他的存在将是你无穷无尽的折磨,对儿子我有一万种设想,但这绝对是一万零一种。”困难、痛苦、伤心、绝望充斥方女士那时的世界。但路还是要走下去,作为父母,他们必须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认识这一点,方女士把孩子送到了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一天又一天,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一月又一月,孩子会自己吃饭了。“虽然不能治愈,但能矫治,长大生活自理应无问题。”老师的话给方女士极大的信心,她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周末,游乐场里必然有她和儿子的身影。划船,训练协调性;打气枪,训练孩子注意力和力量。别的小朋友纯粹是为了玩而做的事情,到了儿子这里有着巨大的矫正作用。方女士说,现在家里花费剧增,但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就行了。
“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看着躲在门背后的君君,我突然想到: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孩子只能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这是“中心”康康班老师教学日记中的一段文字,也是所有老师心中的想法。
邱莹莹,是“中心”自闭症儿童班的元老级老师,从创班到现在,她一直在,自己也从小丫头蜕变成了新妈妈。
创班之初,邱莹莹发现自闭症孩子并不如资料上说得那么难教,单个的字几个星期也能学会,拍手、坐凳子等动作两个月左右也能基本学会。但半年后,她发现这些孩子会的还是那些,想让他们学会一个单词何其难。郁闷、失望、费解涌上心头,一段时间,邱莹莹和几个年轻老师有点想不通,难道是方法错啦?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后,邱莹莹发现孩子们对图片很感兴趣,于是便指着图片让孩子们学单词,效果果然好了很多。为了这个,老师们欢呼雀跃了好久。
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不断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放大,因材施教,自闭症较严重的孩子能听懂基本指令,症状较轻的孩子学会基本单词,7岁的涵涵还成功从“中心”毕业,现在普通幼儿园就读。开心,是每个老师的想法。
渐渐地,自闭症班的年轻女老师们都到了生子的年纪。家人和朋友担心她们会不会生出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当时已有身孕的邱莹莹也不无担心。但看着孩子的成长,她暗自责怪自己:“怎么也这么无知起来,这又不是传染病。”放宽心后,邱莹莹一如既往地用爱心教育自闭症孩子,这不,现在自己的孩子已5个多月了,健康可爱。邱莹莹说,现在自己的心态很平和,也常把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真的希望将来医学能发达到通过手术,让这些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
“孩子的不幸 不是父母的错”
“别和他们一起玩,他们会打你。”对自闭症的无知,导致很多人对自闭症孩子避之惟恐不及。
洋洋的母亲深有体会,因为孩子患有自闭症,行为异于普通孩子,她带孩子出去时,不是遇到怜悯的目光,就是遇到躲避的眼神。最令她伤心的是,曾经楼上楼下的好邻居,得知洋洋有自闭症时,立刻从每天带孩子到洋洋家玩,变成了每个月带孩子来玩,直到再也没有出现过。
很多自闭症家长对这种现象都很无奈。于是,整个家庭都自闭起来,别说是朋友不怎么来往了,连至亲的家人也不太经常往来。有的家长为了瞒住别人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直接迁居到了别的地方。
对于这些,“中心”负责人不免有些痛惜。她说,其实这样对孩子很不好,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爱心,应鼓励自己的孩子与自闭症孩子成为友好的玩伴,这对改善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很有帮助,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周围人也应以合适的方式体谅、安慰和鼓励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肩上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孩子的不幸不是他们的错。这位负责人说,现在要求这么多也许很难做到,但希望更多的人能逐渐了解自闭症,并且帮助这些不幸的家庭。(于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