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科技之谜:人真的能冬眠吗?

作者: 更新时间:2004-08-30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记者周清春 实习生徐硕

  神秘的冬眠人

  61岁的陈鹏程是土生土长的福建龙津村人,据老陈自己回忆,生平他没去过什么地方,最远到过漳州。一辈子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做得最多的事情大概就是睡觉了,老陈每年一觉睡数月,已经持续十多年。除了睡觉,抽烟是老陈平常唯一的嗜好。

  老陈至今孑然一身,不曾娶妻,无家眷,住在早些年间父母留下的几间破败老房子里。如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左右,唯一的亲人就是住在15公里以外的哥哥。虽说是区区15公里,但由于山路弯曲,交通不便,老陈和哥哥也极少往来。

  老陈一直在家种地,有时在村里打点零工,像现在这个时节,正逢村里芦柑丰收,他就帮人挑芦柑装车,一天能赚25元钱。

  老陈依稀记得,第一次“冬眠”时,母亲还未过世,但具体是哪年已记不清了。“当时只觉得很累,浑身无力,很想睡觉,倒头便呼呼大睡。”没想到,他一觉醒来,母亲就告诉他,他这一觉睡得太长了,怎么叫也叫不醒。

  他每回“冬眠”持续的时间,没什么规律,据他回忆,有时是十来天,有时是两三个月。2002年的“冬眠”发生在农历九月中旬,那时晚稻还没收割。陈鹏程回忆说,那个时候,他感觉很累,没力气再去劳作了,就呆在家里昏昏欲睡,困得不行了的时候,躺下就开始大睡,没想到这一睡,消磨了近四个月时间……

  我们不禁要问:人到底能不能冬眠?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树义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行为学专家乔慧理女士。

  动物的冬眠本领

  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冬眠时,它们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

  有冬眠习性的动物每年有4-6个月是处在接近死亡的状态下的。比如地松鼠在冬季开始时,选择弯曲的地方,挖一个和自己身体一样大小的“冬宫”,然后身子缩成一团,体温从正常的36℃慢慢降到2℃左右,3-4小时后,心跳由350跳/分钟减至2-4跳/分种。

  这些冬眠的动物都具有神秘的本能。例如有超级“冬眠家”之称的旱獭,冬眠时在土中挖出一个洞窟作为寝室,洞窟犹如一条长廊,能容纳十几头冬眠的旱獭。

  “动物冬眠与它自身的特点以及生存环境有关,不是什么动物想冬眠就可以冬眠的。”乔慧理专家说,“比如某些鼠类,它们在冬眠过程中不吃不喝,代谢极其缓慢,可能是因为它们体内存在的某种物质起着生理调控作用。”

  冬眠激素诱发动物冬眠

  “现在已经发现一种叫做‘冬眠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比蛋白质要小,是一种含有9个氨基酸的肽类,对冬眠起调控作用。”乔专家说。

  美国科学家道厄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里发现这种物质的,它能够诱发动物冬眠。在盛夏,如果把冬眠激素注入黄鼠和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就会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后来又在不冬眠的猴子身上做试验,发现猴子竟然也出现典型的冬眠状态,脉搏跳动减少50%,体温也降低了。当冬眠激素的作用减弱后,猴子又逐渐恢复正常。道厄的这项新发现,对人们了解冬眠的机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神奇的“冬眠药”

  “如果把有着与冬眠激素相同作用的类似物质用于人体,那么人体可能产生类似冬眠的状态。”乔慧理专家说。

  让人类冬眠,科学家们的方案之一是使用一种叫做“戴德勒”(DADLE)的物质。试验表明,即便是在夏天,给松鼠注射这种物质后,它们也会进入冬眠状态。在非冬眠类动物身上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据此估计,这种物质能使细胞分裂的速度放慢,细胞其它生理活动的强度都将降低。这意味着,它很可能也会将人体细胞带入休眠状态。

  “人要到太空冬眠,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比如,是否存在一种物质,或其它的自动机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重新启动代谢,使人苏醒,这些还都在研究中”乔专家说。

  低温可以让人“冬眠”

  1974年4月,美国科学家在南极大陆的冰中发现至少冻结了1万年的细菌。他们在实验室中配制了营养液并提供适宜温度,经过精心操作,这些细菌复苏了。

  在低温和冰冻条件下,细菌为什么没有被冻死而又复活了呢?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低温可使活组织的代谢能力显著降低。当外界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机体的细胞不会衰老,也不会退化,处于“生机停顿”状态。冷冻阻止了细胞的分解、衰老和死亡,因此生命得以永恒“封存”。

  1967年1月19日,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身患癌症,濒临死亡。医生根据他的请求,把他的身体迅速冷却到摄氏零下196度,然后装进不锈钢棺材,长久放在摄氏零下200度的冰墓里。詹姆斯·贝德福希望将来有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后,再把他解冻,治好他的病。

  “冰冻和冬眠是不一样的,冰冻是完全把机体冻起来,基本是让生命停止在原来的状况,是完全被动的;而冬眠还有一个基本的代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张树义教授说。

  人类冬眠是可能的

  “让人冬眠实际上是一种生理仿生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科交叉,应该从动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角度同时研究。让人类冬眠,还需要与药理学联系起来,比如说我们注射什么样的药物,可以使人产生类似冬眠的特征。我想,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大工程,当然,它需要一个相当大的团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张树义教授说。

  张树义教授主要研究翼手目动物———蝙蝠。他介绍说,从代谢的角度讲,蝙蝠冬眠时的呼吸及代谢都比正常的时候低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体温也很低。冬眠醒来后,与冬眠前相比,除了体重下降和脂肪减少之外,蝙蝠的身体从本质上没有大的变化。

  “冬眠人”的出现,或许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一个让人冬眠的更有效的方法。

  ■原始新闻

  据报道,欧洲宇航局目前正在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太空科技项目,该项目被称为“太空旅行的圣杯”。一旦科学家发明出让人“冬眠”的方法,那么宇航员就可以在一种“假死状态”中进行为期数月甚至数年的太空旅行,根本不需要在太空船上消耗太多的生活必需品。欧洲宇航局科学家希望,如果这种“冬眠系统”及时发明出来,那么他们将在二○三三年发射飞船,派人类登陆火星。(据人民网)

  ■链接

  “冬眠”也可解决心理压力

  如果宇航员是处在“冬眠”状态下,对食物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同时新陈代谢也将减慢,宇航船将会变得更轻,可以携带更少的燃料。

  如果让宇航员在太空船上“冬眠”,可以解决掉诸如心理压力、孤独症等棘手问题。如果宇航员在“冬眠”状态中成功登陆火星,那么将为人类前往太阳系其他星球、包括土星铺平道路。尽管外太阳系的行星大多是由气体组成的,但人类的宇宙飞船可以登陆在这些气体行星的卫星上面。不过,人类抵达土星将花更长的时间,需要在漫漫太空中飞行10年。

  美国、英国和欧洲的科学家说冬眠

  美国科学家也在研究人类“冬眠”技术,五角大楼希望这种科技能用来治疗受伤的士兵,不过,美国宇航局显然对这项技术并不看好,没有投入太多的研究资金。

  一些科学家相信,“冬眠”科技也许永远不会适合人类。英国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尼尔·斯坦利称,“冬眠”技术将是对人类大脑的“折磨”。

  欧洲宇航局“宇航员和太空任务小组”负责人杰拉德·西勒2000年曾乘坐飞船去过太空,他称自己绝不愿意在太空旅行中陷入漫长的沉睡中。西勒说:“冬眠科技也许适合旅程更漫长的太空任务,譬如星际旅行等,这样的太空旅行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更短的太空旅行,譬如前往火星,我更愿意自己一直醒着,这才会成为一次充满乐趣的太空之旅。”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治疗开口回家"失声" 自闭症就诊存误区
下一篇:医生狗上门 逗乐“忧郁小孩”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热烈祝贺《星空网视》试开播!
  • “轮椅局长”退而不休热心助残 自费开办寄养园
  • 500 万孤独症患者企盼康复
  • 150万儿童有心理障碍
  • 冲破所有的不可能
  • 澳大利亚籍女康复师两次来津照顾残障儿童
  • 爱心拯救13自闭症儿童
  • 当心孩子患上“暑假病”
  • 意外伤害成为中国儿童“头号杀手”
  • 特殊婴幼儿能上幼儿园了 市南成立“婴幼儿康教中心”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