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直播”揭示现代人靠媒体才能完成沟通
《本X》海报
31届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审团最高奖电影《本X》——
作为“生存技能”,不论是奥巴马、贾静雯还是自闭症少年,都必须懂得和媒体发生关系
□ 韩松落
好电影往往能提供最多的观看视角,在31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夺得了评审团最高奖的比利时电影《本X》就是如此,有人在里面看到人性,有人看到爱情,有人看到成长,有人却看到暴力的蔓延,有人看出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交战,而我在里面看出的,是现代人与媒体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主人公是患有自闭症的少年,生着一张老气横秋的脸。在网络游戏《霸王》里,他是战无不胜的英雄,在现实世界里,却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同学对他施以殴打、向他吐口水、扯下他的裤子录制视频上传至网络。凌虐和殴打愈演愈烈之时,一卷录像带送到了学校和媒体,录像由少年自拍:他在摄像机凝神片刻,然后坠入海中,留下一片久久空在那里的蓝海蓝天。这画面,使当初凌虐过他的同学饱受舆论谴责和内心煎熬。却原来,自杀场面是由他和母亲合作伪造的,目的在于吸引舆论注意,惩罚加害者,使他摆脱噩梦般的处境。他的母亲接受采访,表明了伪造自杀的初衷:“如果不出人命,他们是不会注意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经验:沟通已经失效了,现代人的沟通得通过媒体或者其他媒介才能完成,不论政客、明星还是普通人,不论是奥巴马、贾静雯还是自闭症少年,都必须懂得和媒体发生关系,怎么使用媒体操纵媒体,甚或使自己成为一个媒体。在进行沟通时,在向媒体求助时,要照顾媒体和受众的需求,放大事情的严重程度,提前设计好传播的点,使这个故事不致湮没在其他的故事中。《本X》中的少年和母亲所设计的自杀,就兼顾了这些需求,“暴力”、“死亡”、“自杀直播”,都是永不失效的热点,就连最后揭穿真相,也有峰回路转的奇巧,并在人们的关注即将淡薄至无之前,又掀起波澜,还提供了一个新闻上的“豹尾”。《本X》里即便有“成长”的议题,也是这种现代经验催化下的成长。
《本X》的编导尼克·巴斯阿扎曾是电影评论家、电视台文化节目主持人,对媒体、传播有切身的体悟,在把《本X》拍成电影之前,还曾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和戏剧,说明这个故事在他心里酝酿已久。他用这个故事,将人刺激媒体的能力,以及人通过媒体进行的沟通,作为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提出来:在借助媒体求助、沟通时,必须依照传播的特点方式讲故事,并提前预想他人的观感,以此设计自己的行为。
由此也映射出另一个现实:媒体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天然的,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关系,传播的每个环节都是经过预设的,但最后呈现出来,却常常是一副无辜的模样。而且,越是深思熟虑的关系,越是显得无辜。
所以,不论是对舆论一边倒的悲情人物,还是对感动全世界的温情故事主人公,我的相信总要打个折扣,他们既和媒体发生关系,就已经想好了中间和以后的一切可能,所有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当事人和媒体合力要我们看到的。这种深思熟虑的关系,总让我不安。打折的相信,是我对这种深思熟虑关系的最后一点抵抗,安妮·普鲁在她的小说《身居地狱但求杯水》中怎么说的:“连这一点你都相信,你必定无事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