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星星的孩子”打开心门

我的儿子罗科翔与我的母亲(文中所提的“廖奶奶”)
昨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我们在新闻中也了解了,原来这些“星星的孩子”就是患孤独症的儿童,因为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理会亲人们泣血的希望。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特殊群体。
【同期声】 记者 葛辉:“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八里街的一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复健的学校,这些小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问题,现在他们正在进行自健的训练。”
这个清秀的小男孩叫罗科翔,从外表看他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但患有严重的儿童孤独症让今年已经五岁半的翔翔至今仍然口齿不清,不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缺乏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即便是最亲的奶奶,一旦跟陌生人站在一起,翔翔也没办法分得清。
【同期声】 一段现场模仿说话
尽管奶奶一字一句地教翔翔,但他说起来仍然相当吃力。奶奶说,孩子两岁时还很正常,已经会说简单的话了,可不知为什么后来孩子的行为变得很怪异。
【同期声】罗科翔的奶奶:“他老是看一样东西,一页画,老是拿着,24小时,除了睡着以外,他原来有一些很简单的语言,比如说口渴了,他说要喝水,肚子饿了,要包包。”
孩子的变化让全家人都焦虑不安,为了查出真正的病因,奶奶带孙子走了全国很多医院,最终在北京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三年过去了,翔翔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同期声】罗科翔的奶奶:“来这里之前,就好象哑巴一样的,你问他要什么,啊啊啊,他最能说的,从小到大能够说的, ‘再见’、 ‘ 拜拜’。”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疾病,通常在3岁前出现,多见于男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内心跟外界隔绝,语言异常或者根本不会说话,很少与人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不了解这个疾病,认为孩子牙牙学语比较慢,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实际上病魔已经悄悄降临在了孩子身上。
在桂林爱之舟培训学校,其实痛苦的不仅仅是廖奶奶,在这里上课的30多个孩子的家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因为严重的孤独症是一种不治之症。
人们说,患孤独症孩子的心灵,更多时候就像一扇被铁索紧紧锁住的门,仿佛永远都拉不开。家长也明白,一旦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也许是三五年,也许是自己的后半生。为了孩子,一些年轻的父母亲甚至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正常生活,带着孩子四处奔走,寻找康复的办法和良药,身边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了不少辞掉工作的家长来陪孩子训练。据了解,目前我国大约有150万孤独症患儿,男女比例为6∶1。而到目前为止,孤独症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世界上还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通常也就是通过特殊的结构化训练,减轻病症,使孤独症的儿童达到或接近正常。经过培训,这里的三十多个孩子都有了一点进步。
【同期声】患儿罗科翔的奶奶:“他第一句他叫他自己的名字,我叫他拿那个卡片去上课。我在办公室里坐着,他在外面,我说‘罗科翔,你去拿牌牌上课啦’,结果听他在外面突然自己说出来了‘罗科翔’,他自己说出来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哗就流下来了,很感动的。”
尽管只是微小的进步,但廖奶奶已经开心得不得了。当我们的采访快结束时,廖奶奶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同期声】患儿罗科翔的奶奶:“发现有我们介绍的那种情况,就一定不要大意,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怕人家耻笑你,不要害怕,要认真的去面对它,因为你越是,因为有很多家长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小孩有自闭症,及早的采取办法,越早训练越好。”
【同期声】一段感动父母陪读现场—+音乐
您看这些孩子多可爱啊,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报道,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孤独症,了解这个群体,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帮助和关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