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偏食“攻心”为上
寻求病因,偏食也是心理病
35岁的禾女士称,自己5岁的儿子偏食,只食为数不多的几种饭菜,因此比一般同龄儿童瘦小,她担心长此以往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针对这种颇具代表性的例子,赵聪敏教授介绍,现在城市里的一些儿童由于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达20多种,并在长大后留下后遗症,比如干眼症、罗圈腿、慢性鼻炎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偏食是造成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偏食的原因:小孩在3岁后味觉开始分化的生理因素;环境及心理因素,包括父母有偏食倾向的消极榜样作用,以及小孩的迎合心理,一些家长认为某些食物有营养,就常常给孩子吃,或总是劝其小孩吃,小孩就迎合家长,或得到家长的表扬或奖励,而有意偏食;家庭教养因素,家长强迫喂食,过分溺爱;婴儿期单调饮食喂养会抑制小孩的味觉发育。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小孩偏食,使得大多数偏食小孩都较消瘦,或者看起来较胖,但不结实,体质很弱,经常生病。此外,还会使小孩形成一些不良行为,比如由独占食物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的食物或任何东西别人都不能分享,否则便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等。
专家解惑
儿童也需“色香味”
记者就偏食的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委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赵教授建议,由于偏食的原因是心理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小孩躯体疾病,所以对偏食的矫治主要是心理治疗,而不需要服用药物,但也需要行为矫治,比如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纠正孩子偏食行为的重要性,不强迫孩子多吃某类或某些食物,也不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还孩子以选择“色香味”的权利,尽量避免引起其逆反心理。同时大家应适应儿童心理,在饮食结构上尽量多样化,努力“磨练厨艺”,让孩子逐渐爱上你的“厨艺”。如此这般,在心理上有效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就不是难题了。专家为此还开具了治疗儿童偏食的几剂良方。
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尽量让孩子和小朋友一起进餐,并及时表扬不偏食的孩子,将他们作为榜样,通过模仿和孩子的竞争心理,改善偏食的习惯。还有就是家长在小孩面前不能流露出自己偏食的习惯,给孩子做榜样示范。
“表扬与鼓励”不可少。治疗前先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或活动(如看电视、到外面玩等),对于可能用来奖励的方法,心中有数。告诉小孩,吃完饭菜(其中有偏食的食物),可以得到什么奖励。一旦发现小孩表现出不偏食的行为时,即给予精神及物质的奖励,这样经过连续多次重复强化后,就会逐渐改掉偏食的习惯。
“循序渐进”慢慢来。治疗时,在小孩喜欢的食物中逐渐加入其不喜欢吃的食物,让其慢慢适应不喜欢吃的食物味道,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同时结合阳性强化法帮助矫正。
“以理服人”同样重要。了解孩子偏食存在的一些什么样的错误认识,帮助孩子分析哪一些是错误的认识,多给孩子讲讲关于偏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产生克服偏食习惯的愿望。
小儿偏食“面面观”
偏食是指一种不良的摄食习惯,多发生在2岁以后至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吃一般小儿的食物达数种以上,并持续很长时间;特别喜爱吃某种特定的食物,如无这种食物就拒绝进食;特别抗拒某种食物,对其望而生厌并影响吃其他食物。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小孩有上述某些症状时就应该多加注意,有可能的话,就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