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自闭症患者 在孤独中创造美丽
迪迪是个很典型的自闭症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甜甜的笑着。如果不把他与自闭症联系起来,这个三岁的小男孩会是聪明活泼惹人喜爱的,可是一接近他,才发现他与平常孩子的不同,你叫他,他不应,依然甜甜地笑着;和他说话,他默然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搭理你。
他是属于程度比较深的自闭症,来中心4个月了,训练艰苦和漫长。每天重复着发千百遍的“a"、“爸爸”、“妈妈”等词语。爱心和耐心就这样被磨练成了 !可喜的是孩子进步很明显,由原来的没有言语,到现在能发出所有的叠音,还会说‘鸭子’、‘阿姨’之类的词语了。”
现在,中心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方式,一名老师训练一名孩子。老师要帮孩子重新说话,教孩子学习写字、画画,甚至教他们玩耍。老师们大声地说话、唱歌、跳舞,努力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隔不了几秒钟,老师就要用手把孩子的头转向自己,让孩子的眼睛直视自己,否则孩子们又会沉浸到孤独的自我的世界中去。
和各种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孩子接触过,每当面对这些“星星”孩子,就要想,“他们的世界里在想什么呢?”每一次学生的进步都是刻骨铭心的:从没有语言到有语言,从存在很多“刻板”行为到纠正这些行为,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老师们都会兴奋不已。
现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没有统一的教材,我们的教学方法都是借鉴现在国外比较流行也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个叫做行为矫正,就是时刻提醒,让这些孩子重复接受事物。还有结构化教学、感觉系统训练等,但是更多的还是把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教学之中。
和很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接触过,每个家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当孩子取得进步,他们都万分激动,但也正因为家长的压力过大,老师教育的压力也很大。“家长们总是以为送到我们培训中心就能恢复了,很急切。但是,现在不管是在哪里,都没有完全能够恢复的例子。只能是让他们慢慢模拟接受,从语言、认知、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来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