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爸爸妈妈:请关注和善待“雨人”
本报讯 1988年,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巴瑞·莱文森推出了一部以天才自闭症患者为题材的影片《雨人》,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后,引起了人们对自闭症患者——“雨人”的关注。据统计,近年来无锡患自闭症的儿童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自闭症一定是在3岁前发病,因此,家里有个“雨人”无疑是对家长、家庭的沉重打击。但不少家长却因为缺少对自闭症的了解,不是病急乱投医,将孩子误诊误用药,就是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孩子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将家庭推向了分崩离析的深渊,从此生活失去阳光和欢笑。
如何振救“雨人”?无锡一些心理诊所开始迈出探索的步伐,为“雨人”家长减少了外地奔波求医的辛劳。近日,无锡慧成心理诊所更是将徐光兴教授请到无锡,这位国内知名的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百忙中抽空送医,亲自坐堂看诊,并为求医若渴的自闭症家长讲授如何认识和善待“雨人”。
中医世家的徐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9年他赴日本、美国,获心理学和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回国就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先后出版著作21部,其中《雨人的秘密——解读自闭症之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打开了认识自闭症的大门。
在无锡的一天中,徐教授不辞辛劳,为8位疑似“雨人”的幼儿进行了认真诊断,结果只有1名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6名孩子只是有自闭症倾向,另1名孩子排除了自闭症。这让满脸愁云的家长顿时释然不少,被诊断不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当场露出了笑容,连声道谢,因为担心孩子患了自闭症,她和她的家庭已被折磨得很痛苦。徐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自闭症是指有这样一部分儿童,从诞生期到幼儿期发生的身心发展障碍问题。诊断孩子是否患了自闭症一定要谨慎,在看专家医生之前,父母可以根据以下四点来判断:年龄3岁以前,人际关系有重大障碍,语言残障范围广泛(如人称代词混淆、声音和方法奇特、有反射语言),有强迫行为或奇妙的仪式, 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其中几条,那就称不上自闭症,可能有自闭症倾向,或者有可能是别的其它疾病。
据了解,无锡目前有200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让家长及时了解症状,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自闭症的恢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无锡的坐堂情况来看,徐教授认为有喜也有忧,一方面家长重视对表现异常孩子的求治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家长对自闭症的了解之贫乏又让人担心。徐教授指出,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而不是一种生理疾病,这种发展障碍要通过生涯教育和心理矫治,症状会有所好转。并且,有一些轻微的自闭症倾向通过训练可以上普通小学。对一些家长由此引起的焦虑心态、失望甚至放弃的心态,徐教授认为要及时调整。从国内来看,有好多恢复的很好的自闭症孩子,都和家长的爱心、耐心、恒心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