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课题立项 22岁教师出招助自闭儿童
半岛都市报10月12日讯(记者 高亮) 搞学术课题研究一般是大学教授乐此不疲的工作,但近期市北区中小学的老师也要进行自己的研究,与大学教授的专业性研究不同,这些一线教师的课题都是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因此被他们戏称为“草根”课题。10月12日下午,市北区教体局对局属学校的100名教师的优秀“草根”课题予以立项。记者从立项会议上了解到,这些立项的课题虽然看似并不复杂,比较容易实现,但都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好点子。
22岁教师出招助自闭儿童
“利用教育手段和康复手段共同干预的方式,让自闭儿童可以更好地康复……”在立项会上,来自九水路小学的老师黄镇的《自闭儿童康复策略的研究》引起了与会老师极大的兴趣,“现在不少学校有自闭症状的学生,但是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如果这一课题能有突破性进展,将给我们老师解决很大的难题,想出这个选题的黄镇肯定是个老教师。”现场一位姓王的老师表示。
记者了解到,负责这一课题研究的老师黄镇竟然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只有22岁,“我工作没几天,大学学的是心理学,我一直在研究自闭症儿童的治疗问题。”据黄镇介绍,他所在的九水路小学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多是智障或自闭症患者,“我们学校自闭症儿童占到了20%左右,他们主要存在语言障碍,不愿沟通,这就要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希望能找出一种可行的办法,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尽快康复。”
“小点子”为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天立项的100个课题的主持人全部是一线的教师,虽然研究的内容不是很复杂,但都能解决实际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我们学校有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孩子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这成了影响他们英语成绩提高的瓶颈。”来自合江路小学的英语老师董岩妮提交的《农民工子女英语听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获得了立项,她表示,如果能找到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对学校和学生都会有很大帮助。
“‘草根’课题就是教师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的短周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都是来自教育教学中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但如果最终能研究出可行的办法,会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让教学工作更加合理化。”市北区教科所所长郭育晖告诉记者,此次立项的100个课题都是局属各学校的一线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提出来的,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很多老师都想探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郭所长还告诉记者,此次立项的100个课题是在各学校推荐的240多项课题中筛选出来的,入选的课题不仅与教学联系比较紧密,而且也是以前没有解决的。
研究周期最长为一年
《市北区“草根”课题管理办法》中规定,此次“草根”立项是市北区教体局第一年举办,以后该课题立项将每年举办一次,申报立项的时间为每年9月,由于课题内容比较简单,要求研究周期为半年或一年。据郭所长介绍,区教科所将每年举行“草根”课题优秀成果奖 、优秀组织奖评选,将优秀成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交流,并进行出版。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如发现存在成果抄袭、拼凑的情况将取消主持人对该项课题的最终结题资格,并将主持人姓名及其课题名称反馈至学校,主持人所在学校不得被评为优秀组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