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孩子”的守护神
说句心里话,孤独症的孩子是非常“磨人”的,这意味着孩子的亲人将无时无刻都要成为他们的“影子”。而“影子”自己的人生无从谈起。但正是这些照看“星星孩子”的人身上体现出那种平凡中的伟大,他们不离不弃,坚韧异常,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适应这些孩子。这份亲情让人看着更为感动。
——编者
1 单亲妈妈的“星妈”生活
小旭妈妈是一位单亲妈妈,从小旭还没满月时就是她一个人照顾孩子,直到今天,整整9年。
按着约好的时间,我去拜访小旭家。屋子里整洁明亮,地板擦得干干净净,伴随着洗衣机的翻转声,空气中还飘着洗衣粉的淡淡清香。
因为是周三下午,小旭所在的小学放学早,此时他正坐在床上写作业,看见我,便嘻嘻笑着拿起一本书挡住了脸。小旭妈妈擦着手进屋,说:“这孩子,现在对学习可懒了,你一会功夫要是不看着他,他保证就停下来玩个没完。”说罢,捡起一本故事书扔给小旭,“给!不写作业的话,就上一边看书去吧!”小旭笑嘻嘻地拿起书,指着封面告诉我:“鲁宾逊漂流记!”然后就背过身去,盘腿看了起来。
小旭妈妈说,自己以前根本没有时间观念,因为也没什么大志向。但自从儿子2岁多被确诊为孤独症,她就感觉要想把孩子训练好,每分钟都必须抓紧。所以从那时起,哪怕是半分钟,她都要想办法教他东西。
小旭妈妈:“小旭,把你会的故事,给阿姨讲一个。”
小旭翻了翻书,找到一页,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第七章,遇难的英国人。星期五曾经说过,有17个白人,沦落在他的家乡……”小旭的故事讲得非常好,朗读流畅,发音清晰,在读到不同角色的对话时,他还给他们变换了不同的腔调,听着声情并茂。单纯听故事,你很难想到,他是一个孤独症孩子。
然而小旭妈妈说,几年前,这孩子其实是什么书都不看的。为了培养他看书的习惯,小旭妈妈经常领着他去离家不远的书店。“开始的时候,他总是进去待几分钟就出来了,因为他不适应那里的环境,经常大声地喊,还乱跑,我们总被管理员警告。但我还是领他去,一周去几次,慢慢地他习惯了,就不喊了,管理员也不撵我们了,我就带着他在那多看有图的书,培养他的兴趣。”
现在每天21点一过,小旭妈妈就给他读故事。小旭躺在床上,妈妈坐在门口,借着房厅的灯光,给他讲皮皮鲁和鲁西西历险记,讲豆芽是怎么变成豆芽兵的。“其实这些书他都看完了,有时候我讲错了他都知道。偶尔遇上新故事他刚开始听不懂,但是讲多了他也能明白。我这样做主要为了稳定他的情绪,让他能安静地睡着。每天讲到他打起呼噜,我也就可以睡觉了。”
小旭6周岁的时候进入小学读书,现在已经上四年级了。为了照顾儿子,小旭妈妈的时间表几乎都是围着儿子转的。她只能在孩子课业不忙的时候,接一些家政的零活,一旦孩子放学或者休假,她就必须回家照看孩子。
因为学校规定家长不许陪读,而小旭行为问题又多,所以在没活的时候,小旭妈妈几乎全天都陪在学校,看护孩子上学。
为了训练儿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小旭妈妈用尽一切办法给儿子创造机会。“比如我会给他带一根跳绳,因为其他孩子没带,他们要是想玩,就能和我儿子一起。大家轮流摇绳,我摇一边,我儿子摇另一边,别人跳一会,就能轮到我儿子跳,这样他就有机会与正常孩子接触了。”
虽然小旭已经入学4年了,但随着学习难度越来越大,他在学校的情绪并不稳定。上课说话、自言自语、撇同学东西、拿铅笔扎老师手背……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小旭妈妈就只好让他上几天学,回家休息几天,平静一下情绪。
“他回家以后,只能是我看着他学习。除了看书时间,每天再领他下楼跳跳绳,拍拍球,做做运动。然后等学校快放学的时候,我就提前站在学校路口等。看着他们班的孩子放学了,我就过去问问他们学习进度,都留了什么作业,然后回家我再给他补。等在家待几天,这个事过去了,再去学校。”
回想起多年来带孩子的各种难处,小旭妈妈语气却很平静:“我也想过死,在最绝望的时候,想我是跳楼死,还是在家死?每次这么想的时候,都是因为太难了,感觉活不下去了……孩子有时候也埋怨我说:‘妈妈,你总也不领我旅游!总也不领我吃海鲜!我想去海边旅游,我想带回来一个美丽的海螺壳!’每次听他这么说,我心里都很难受,但是没办法呀,哪有那些钱啊!所以我现在别的什么也不想了,就指望着只要我的孩子还能上学,我活着也就知足了。”
因为小旭妈妈非常珍惜孩子现有的上学机会,因此有时候即使受了委屈,她也什么都不说。“因为我天天看着他嘛,班里孩子丢个铅笔啥的,就都来找我:‘阿姨,我铅笔丢了,他们都说是小旭整的。’但实际上我儿子文具盒里一根铅笔都没多。我儿子自己的文具也会丢,但我啥也不说,马上就给他们买。我就怕小事变大,家长来找我,怕我的孩子因此不能上学。所以买个格尺啊、买块橡皮啊、买把小剪子啊……这样的情况可多了。”
为了辅导他学习,每天小旭上课时,小旭妈妈就在收发室,给他抄题。“因为有的题,#p#分页标题#e#虽然他写出了得数,但他实际上不会做。所以我就得一遍一遍地给他讲,同样的题,条件一点不变,让他反复做。等熟练了,再给他改变一下条件,看看他知不知道这个类型的题。”
为了跟上学习进度,每天回家以后,小旭几乎都在学习。因为他抗拒写作业,所以总是故意把写字动作放得很慢。用小旭妈妈的话说“一个铅笔盒,他也能玩半天。有时候把他惹生气了,他就对我说‘下课!学了这么半天了还不下课?你这哪是教育孩子啊!你这是摧残孩子!’(笑)每到他生气了,我也让他玩一会,看看电视、玩会游戏。他最近学会了在网上种菜,但他谁也不加,就加他老姨,因为他怕别人偷他的菜!”
摸着孩子的头,小旭妈妈说:“孩子现在和我挺亲的,虽然总因为学习和我生气,可是等晚上关了灯,要睡觉不用学习了,他又高兴了,就会抱着我撒娇说:‘妈妈,妈妈谢谢你,是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是你让给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美丽!’呵呵,每当他这么说,我就觉得可开心了!”
2 花甲老人,十年如一日的“全职保姆”
今年16岁的斌斌,从出生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一直陪在他身边。但是,为了不影响子女的工作,1998年,58岁的斌斌爷爷就提前退休,从此就成了斌斌的“全职保姆”。
从那时候起,斌斌爷爷每天的时间,完全由斌斌说了算。因为孤独症孩子有着独特的刻板行为,所以斌斌对各种行为爱好的执行,往往有着雷打不动的坚持。用斌斌妈妈的话说:“无论斌斌几点起来要出去,哪怕我爸现在挺难受的,什么也不想干,只要斌斌说出去走走,我爸马上就得跟着。”
回顾斌斌爷爷这些年的经历,让所有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毅力。
2003年,为了辅导孙子学习,年近63岁的爷爷,开始跟着软件学电脑。
“那时候,我连键盘位置都记不清,按书里的教程一步一步硬啃,什么复制、粘贴,我怎么也记不住。仅仅入门篇,就看了几十遍。学一样操作,得问好几个人。那时候每天晚上回来,电脑得让给斌斌。等他玩够了,休息了,夜里我再抽空学。买电脑后的半年,身边人都说我瘦了。”
然而仅仅半年时间里,爷爷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还为斌斌编写了辅导教材。考虑到斌斌机械记忆力较好,为了让他学会五笔打字,爷爷自己一边学习五笔输入法的同时,一边就把一本《四角号码字典》所收录的12600多个汉字,都注上了五笔字型输入码,还简要地介绍了输入规则,打印装订出来以后,完全就是一本书!
11年照顾斌斌的艰辛,只有斌斌的家人知道。然而对于自己付出的辛苦,斌斌爷爷却谈得很少。在他看来,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既然我把这个事情承担下来了,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到底。”
2004年斌斌爷爷的一篇日记,读来让我非常感动。日记里面所表达的,他对孙子的深沉感情,也许就是支持他坚持至今的动力之一吧!
2004年1月22日 星期四 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一 晚10点
“昨天是农历未年十二月三十,也是长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个风雪天。下午4点至5点半,红旗街与工农大路交会处一下子失去了往日喧嚣的人群声……即使为数不多的一点人流,也都行色匆匆,急于回家过年去。
此时此刻,只有两个人是另外一种情形,他们还像平时一样从新民广场沿工农大路慢悠悠地向红旗街走来,一老一少,不难看出这是祖孙俩,他们在风雪中看行人、赏街景,根本就不在乎寒冷和风雪。与那些来去匆匆的过客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祖孙俩就是我和斌斌。……自1998年我退休后,除少数有事之外,每天上下午都要陪孙子在街上行走两个多小时,到人多的地方去、到公共场所去,一天在外面行走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行程几十公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屈指算来已经6个年头了,我们最少也走完了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完成长征后进入陕北,为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我通过陪走,也把斌斌带出了孤独之门。”
爷爷说:“现在斌斌没事总问我‘爷爷,你想不想斌斌啊?’我说,我咋不想呢!我每天做梦都想怎么教孩子,想着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把他教会。但我始终是用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情况,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他将来怎么样,起码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她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也不枉他来我们家这一回。看着孙子病情一天天好转,这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