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星星的孩子”走到阳光下
东北网绥化1月22日讯 听说过自闭症吧?自闭症又叫孤独症,这类患儿不善于或干脆拒绝与人交流,他们孤寂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而被人们心疼地称为“星星的孩子”。
记者在绥化市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见到了一群“星星的孩子”。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现在都能与身边的人交流,一些孩子还能做算术题和学习英语,甚至为记者表演歌舞。然而,您知道当初他们刚来时的样子么?
仅举一个例子。一位叫阳阳(化名)的女孩,刚会说话时还会叫爸爸和妈妈,可不久,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这个孩子不仅不与人交流,对别人的呼唤毫无反应。经检查,孩子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6岁的阳阳刚刚送到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时,孩子的妈妈对老师说:“只要能让她喊我一句妈妈,只要她能认识钱,并且自己能去买一块面包,我就心满意足了。”就是这样一个令母亲感到心碎和绝望的孩子,经过近7个月的康复训练,如今的阳阳不仅能自己做算术题,还会画画;不仅能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还能为客人们表演简单的歌舞。不幸的阳阳幸运地遇到了初阳自闭证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她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事实上,现在在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孩子们有20名,这些孩子的命运都在发生着改变。
写到这儿,该向您介绍一下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了。这个中心的主任叫田淑芬,这个自闭症康复中心应该算是绥化市最早的自闭证康复机构了。1993年,随着绥化地区聋儿康复中心的建立,绥化市的自症康复事业就正式起步了。当时,在聋儿康复中心设立了自闭症康复部,那时这个部仅收治两三个孩子。随着收治自闭症患儿的逐步增多,2009年4月,在绥化市聋儿康复中心的门口又多了一块牌子:绥化市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这个中心有专业自闭症康复专家6名,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们建立学习习惯和沟通能力,形成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低标准是达到生活自理。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这个中心采用先进的HRS训练体系,针对自闭症的成因、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等问题,进行靶标式定向训练。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心理咨询辅导等内容,使所有患儿几个月内就有明显的进步。
据田淑芬主任介绍,中心对所有自闭症患儿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温馨的家庭式关怀。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时时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治疗加爱心的双向康复训练,正在让孩子们从自闭的恶梦中醒来。他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自闭症患儿敞开心扉,让更多“星星的孩子”走到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