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自闭症”的电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马克思
近期,电影《玛丽与马克思》和《亚当》受到很多好评,有趣的是,他们的男主角都身患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一种),为此他们的表现都和常人有点不同,比如冗长的表达,不善与人交往等等。然而,这两部电影却告诉观众,他们虽然与他人不同,却有着我们这个正常世界难得的纯净与真实。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的一种,发病率远高于自闭症,患有这样病症的人,不能理解他人的情感,一定要生活在一个很有规律的生活环境中,对一些抽象数字具有极强的机械记忆能力,比如他们可能熟知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因此,他们很难交朋友,在电影《玛丽与马克思》中,男主角马克思从小就无法辨识他人的表情,他随身带着一个记录表情的小本,只有通过对照他的记录,他才能分辨出自己的妈妈是生气了还是高兴。因此,马克思一直都没有朋友,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和人交谈。直到他突然有了一个8岁的笔友。
这个笔友叫玛丽,她今年8岁,住在澳大利亚,同样没有朋友,因为爸爸妈妈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她的额头上有一个胎记,这让她很羞愧,甚至不敢喜欢对面房子里的帅男生。玛丽向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孩子从哪里来,爱是什么等等。马克思有规则的生活一次次被玛丽打断,他被迫触及到了封闭生活之外的人生感受。
电影非常感人,因为玛丽和马克思都很单纯,也很认真。他们的生活被一份信所附带的友情所改变,却呈现出这份感情的动人和干净。
和《玛丽与马克思》类似,《亚当》也是一个纯真的电影。电影的开始,女主角的独白是以童话《小王子》开始的,在她眼中,得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亚当,也有小王子那种与地球平凡生活格格不入的纯真。她爱上了这份纯真,也害怕这份纯真。成人的世界毕竟有太多现实,因此,我们常常爱上童话,然后离他而去。
看了这两部电影,会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感觉:阿斯伯格综合症就像一个反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不懂他人的感受却因此纯真,而没有患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我们,却早早活在了谎言和虚伪中。导演通过马克思的信,告诉我们,他们其实没有病,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许真正生病的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
本版撰文张玥晗(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