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想要一样的天空
自闭症儿童的孤独没人能明白
本报讯 记者杨海梅、通讯员李文清摄影报道:“怎么才知道是不是自闭症呢?”在新一城购物广场“自闭症康复知识咨询”中,一位中年妇女很小声地询问。现场同时正在举行的还有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及义卖活动,义工们正忙碌着向人们推介现场制作的花艺和精品。
今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顺德区系列活动早在7天前启动,目的是让社会关注这一群体。
他们的孤独
豪仔(化名)今年8岁,上一年级。上课的时候他总喜欢望窗外,玩弄窗帘,或者突然大声叫,甚至拿书拍旁边的小孩。在家他不能自己穿鞋子、衣服。5岁之前,他甚至不能坐定,眼睛从不会看定一处。
“3岁多时就发现他跟别的小孩有很多不同,比如他的眼神总是不与人对接,表达不清,脾气也越来越躁,有时会打自己。”豪仔爸妈立即送他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可也发现不了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吃了一年多的药。直到一个偶然机会,豪仔妈妈看到一篇关于“自闭症”的文章,发现描述的症状与豪仔很像,在朋友建议下,他们立即送豪仔到广州中山三院检查,终于断定为自闭症,那时豪仔已经5岁,错过了3岁的最佳治疗时机。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夫妻两人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赶到广州康复机构,下午五点再赶过去接豪仔回来,从不间断,直到去年知道顺德也有康复机构才转了回来。现在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带豪仔到顺德威权中心做训练,如今豪仔注意力能较好集中,能与相识的人主动打招呼,能写工整的字和简单算术。
其实,豪仔已算是顺德200多个自闭症儿童里的“幸运儿”:家庭有经济能力支撑治疗费用,而且家人从来不曾放弃过。
他们的悲哀
“我很同情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大多数被无奈地放弃治疗。”豪仔妈妈算了笔帐,按照自闭症康复机构普遍价格每月要近3000元,加上有些其他配套治疗每月2000元,还有正常孩子需要的费用,每个月花在孩子身上就得6000多元,“而这是一个长期的战争”。
除了经济压力,家庭不愿面对也是重要原因。根据威权康复中心计算,顺德自闭症儿童占到总数的千分之五,目前已确诊近200人,但是在中心接受干预训练的只有近30人。“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害怕被歧视而选择逃避和自我封闭。”从事残疾人工作十多年的威权康复中心主任朱月霞表示,多种因素造成了治疗比例很低,而一旦错过3—6岁最佳治疗期,就会比较难,特别是14岁以上康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社会不接纳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最折磨人的。”豪仔妈妈坦言,曾经承受过很多“不会教孩子,太失败”之类的责怪与批评,她总是很少提起孩子,更少带他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她希望,社会能认识与接纳这一个群体,这种接纳包括平等眼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他们的出路
“机构太少,费用太高,让很多儿童康复成为奢望。”豪仔妈妈说。在顺德能容纳自闭症人员的机构只有三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朱月霞介绍,威权康复中心开辟专门的自闭症治疗场所,能容纳30多人,现在已基本饱和。容桂仁爱园是针对残障人士培训的,自闭症成年人已达到20人,也几乎饱和,而容桂阳光之家尚未能满足容桂本地需求。
据了解,这些人员回流到社会,比较严重的可能发展到精神病而要进入精神病院,情况没那么严重的可能就留在家中,他们很难融入家庭和社会,长期下去也有隐患。
豪仔妈妈希望政府能支持成立更多的机构,包括康复、教育、培训,并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从而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也能将价格拉到合理水平。
■链接
残疾儿童最高补助30120元
本报讯 去年年底,顺德区政府出台了《顺德区残疾儿童康复补助暂行办法》,主要是对14周岁以下(含14周岁)患有脑瘫、自闭症、智障、多重性障碍和语言听力障碍,经专业医疗、康复机构评估有较大康复潜能,并在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儿童实施补助。
根据补助办法,低保家庭、低保临界家庭的残疾儿童,每人每月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510元,每人每年最高限额为30120元。区儿童福利院的残疾孤儿,每人每月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460元,每人每年最高限额为29520元。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实施治疗费单项补助,每人每月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300 元,每人每年最高限额为15600元。康复补助经费主要由区、镇两级政府负担。 (杨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