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特殊儿童我们用心在做 ——记高中生袁瑞明和爱心社
5月29日,袁瑞明带领爱心社一行50多人,再次来到河东区天使国际特殊教育学校,与这里的特殊儿童“六一”联欢。“一年多了,我们这些志愿者没有一个人因为辛苦而退出。我们为帮助这些特殊儿童而走到一起。今后,这一点永不改变。”袁瑞明说。
成立>>
爱心社发展到500人
1991出生的袁瑞明是临沂市第24中学高二学生。2009年3月5日“雷锋日”,在他的组织下,临沂市第24中学成立了爱心社。2009年5月16日,启动了“沂蒙阳光助残志愿者活动”。
从那时起,每周六,这群90后志愿者都会来到临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河东区天使国际特殊教育学校帮孩子们辅导功课、洗澡、做游戏,并帮特教中心的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年多来,风雨无阻。
据袁瑞明介绍,当时只有30人的爱心社,如今已囊括了河东区三所高中共500多名志愿者,全部都是“90后”。
关爱>>
要走进孩子的内心
从崇拜志愿者,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再到组织这样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袁瑞明说:“在服务中,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壮大了,我们也长大了。”
袁瑞明告诉记者,服务一年多来,作为家中独子的他,学会了怎样去照顾别人。
刚开始去的时候,孩子们面对志愿者陌生的面孔,并不愿意接受他们,尤其是那些五六岁大、患有孤独症和多动症的儿童,这给满腔热情的袁瑞明泼了一盆冷水。在同孩子们的接触中,袁瑞明慢慢明白,只有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们才能得到信任。
期望>>
更多人关注特殊儿童
问及高中学习压力大,会不会继续坚持时,袁瑞明很坚定:“只要学习时间允许,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尽管得到多方支持,袁瑞明还是感到了力不从心:“现在的爱心社是以高二的志愿者为主,升入高三后,怕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残障儿童、照顾这群特殊的孩子。”袁瑞明说。
文/本报见习记者刘遥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