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好父亲”刘焕林:毅然辞职抚养孤独症宝宝
3年前的7月盛夏,刘焕林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小生命——儿子小源浩。看着爱的结晶,夫妻俩开心得合不拢嘴。一岁之前的小源浩,长得十分可爱,个头也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刘焕林夫妻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等到小源浩两岁多的时候,夫妇俩发现他并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玩耍,叫他名字也不回应。
刘焕林夫妇赶紧带他多处求医。最后,中山三院的专家确诊小源浩患上了儿童孤独症。“犹如晴天霹雳,一开始根本无法接受。”妻子杨彩霞回忆说,“儿子是我们全部的希望,如果儿子不能自立,就算有一天我们把全世界都赚下来了,也没用。”
孤独症的治疗并不像普通疾病治疗,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数年,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因此,当小源浩确诊孤独症后,刘焕林夫妇就按照专家的意见,让他接受专业的治疗训练。目前,广州市内专门开展孤独症治疗的机构并不多,刘焕林居住的萝岗区附近就没有任何类似的机构,最近的培训点在天河区长兴路。要进行这个培训治疗,需要家长全程陪同,父亲或母亲必须要专职陪伴。
“没有办法了,只能是辞职当全职爸爸。”经过痛苦的挣扎,夫妻俩最终决定两人之中必须牺牲一个,全职照顾小源浩。杨彩霞在学校当老师,每月的收入有三千元左右,刘焕林在街道里工作,工资有两千多元。考虑到妻子的工资比自己稍高,刘焕林最终决定辞职,每天带儿子去参加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班。
就这样,每个周一至周五,每天六时多起床,父子俩乘一个钟头的公车由萝岗去天河,再走25分钟到长兴路。下午5时多放学,回到家都7时多了。晚上吃完饭后,妻子继续给儿子上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夫妻俩从来没有任何怨言。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训练,如今小源浩有了明显进步,可以根据父母的指令作出相应的行为。“原来我们叫他,根本不会理会也没有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叫他会有回应,像让他从桌子上拿什么东西给你,也能够做到。”小源浩小小的进步对于刘焕林夫妇都是莫大的鼓舞。
可是每个月3400多元的训练费,加上父子的车费和午餐费,每个月的支出超过5000多元,早已超过了杨彩霞所负担的能力范围,家里早几年存下的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
不过,刘焕林说,为了继续小源浩的治疗,即使变卖家产借债也要继续下去,一切都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