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处理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要做到“四不”,“四要”。
处理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帮助、鼓励孩子增加为人接受的恰当行为;二是帮助孩子减少为人不接受的行为。当您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帮助孩子学会他所缺乏的技能与行为(比如,社交沟通能力及多种娱乐的技能)之时,就是问题行为减少之日。面对孩子诸多的问题行为,除了要一个一个地处理之外,还应该做到“四不”、“四要”:
◎ 不要只是惩罚问题行为,而是要多鼓励良好行为;
◎ 不要只是埋怨,而是要应用ABC模式认真分析,找出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处理的策略;
◎ 不要只是阻止,而是要善于利用和转移;
◎ 不要只说:“不许这样做!” 而是要说:“我来帮你这样做。”
问题行为矫正的策略有以下七种:
1.消 退
对于以“获得”(物品、注意)和“逃避/防止”(做事、去某个环境)为目的的种种问题行为(比如发脾气等)采取“消退法”是首选。就是说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你要故意不理睬,而且要能坚持住原则并能持之以恒,同时对孩子好的表现要大力表扬。经过一个阶段,孩子的问题行为可以逐渐减少。
2.惩 罚
有些问题行为必须立即消除,比如咬人、严重破坏东西、严重自伤等,这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就显得很有必要。咬人和严重毁坏东西的行为发生后,除了严厉谴责:“这样不对” 之外,要立即把孩子送去隔离。对于严重自伤的行为要采取限制身体的措施,即立刻抱住他的身体,给撞头的孩子戴上头盔;给咬手腕的孩子套上腕套等,这对于自伤行为很有效果。
3.转 移
对于一些具有“自我娱乐/自我满足”或“释放/舒缓”功能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摇手、念念有词等,还有一些固执、重复行为),要找一个替代行为让他学习,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意义的事物上。同时,要注意为其
建立有效的社会行为,多教他做互动活动和游戏。比如,帮成人做事,一块儿玩拼图游戏或球类游戏。
4.阻 断
阻断就是把行为的刺激源切断。比如,处理孩子摔东西、撕东西的行为,首先通过改变环境来减少不良行为,如把贵重的、易碎的东西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把能撕的东西(如报纸、书籍)收藏起来。又比如,孩子有揪头发的行为,则把头发盘起来。如果孩子有自慰行为就不让孩子有独自在床上的机会,睡觉时想法控制孩子的双手,不要让孩子俯卧睡觉。
引导儿童对建设性活动感兴趣,是解决孤独症儿童破坏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的最佳办法。
5.厌恶治疗
有人说这是“以毒攻毒法”,就是指把不良行为与厌恶事物多次重复配对,以此来制约不良行为。处理孤独症儿童的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如经常吮手指)和攻击性行为(如吐口水),可以考虑采用厌恶治疗。即当孩子吮手指时,就在他的手指上涂上有不良味道的(如辣味)油;当孩子向人吐口水时,就把已经浸过辣酱油汁的小手中巾缘放到孩子的嘴里,并在里面停一下。这些做法至少坚持一周,才能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应该注意的是厌恶疗法是一种
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无法可施时才考虑这样做。
6.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就是指患者在安逸而放松的心境下去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提高恐惧的有关刺激强度,使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比如,处理孤独症儿童惧怕到人多的餐馆就餐的行为,就可以为他安排这样一个程序:
表18 到餐馆就餐程序
步 骤 |
情境体验 |
第一步 |
站在远处观察餐馆 |
第二步 |
在餐馆附近观察里面的情况 |
第三步 |
在餐馆门边观察 |
第四步 |
走进餐馆,观察他人就餐情况 |
第五步 |
坐到餐桌上 |
第六步 |
在餐馆就餐 |
对害怕剃头、害怕洗淋浴、害怕单独进房间等一类的问题行为,都可以设计出一个逐渐脱敏的程序帮助儿童,使他们不再害怕。
7.过度矫正
过度矫正是指在一段指定的短时间内,用一个正确行为反复练习去替代问题行为的方法。在处理孤独症儿童的一些故意破坏行为时,可以考虑使用这一方法。比如,儿童故意把学习材料推翻在地上,就立刻要求他把所有散落在地上的东西—一拾起来,然后再重新进人学习程序。